历史的发展,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兵部右侍郎徐尔一代表朝廷,前来宣旨,一路上肯定是吃了不少苦,圣旨是六月八日下来的,不过三天的时间。徐尔一就来到了洛阳。
沐浴衣,接了圣旨之后,苏天成建议,徐尔一是否在洛阳歇息两日,好好调整一下。自己带领江宁营大军,马上出发。
徐尔一到达军营之后,发现江宁营将士已经整装待发,他内心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朝廷里面,已经有人议论。说是江宁营可能成为苏天成的私兵了,必须要加强管束,免得今后出现问题,徐尔一是毫不留情驳斥这类观点的,私下里,他也有些担心。万一朝廷遇见危难,江宁营不服从调遣,岂不是要出大事情。
看见的一切,打消了徐尔一的担心。
早在出发之前,杨嗣昌就很肯定的说,朝廷应付后金入关的危局,最终的希望在江宁营的身上。也就是说,只有江宁营赶赴到京城了,一切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而且杨嗣昌告诉徐尔一,江宁营一定做好了准备,圣旨到达之时,就可以出发了。
京城情况危急,徐尔一当然不会在洛阳歇息。
看见徐尔一坚持,苏天成什么都没有说,下达了江宁营所有将士,悉数在操场集中的命令。很快,屋里所有的军官,悉数出去了,留下了苏天成和洪承畴。
“徐大人,下官要对江宁营将士下达命令了。请徐大人代表朝廷,说几句话。”
“好的,没有问题。”
“洪大人,请你宣读宣旨。”
洪承畴点点头,江宁营三万将士,包括贺人龙带来的三千将士,一共是三万三千将士,悉数在操场集中,这是第一次。
操场上,所有将士整齐站立,包括战马,都非常安静。
但这种安静中,有着一股气势,一股冲天的气势,好像是蓄势待发的弓箭,一耽射出去,必将爆发惊天动地的影响。
苏天成、洪承畴和徐尔一慢慢走上木台。
洪承畴和徐尔一都感觉到了震撼,两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势,三万三千多人,鸦雀声,这需要怎么样的训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