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王朴的想法,根就不是这样。
王朴带领五千军士,昼夜兼程赶到了居庸关,首先提到的问题,竟然是粮饷。
王朴认为,军士辛辛苦苦赶到居庸关,来以为是临时调防的事宜。谁知道居然是抗击后金的军士,谁知道后金军士有多少人啊,这五千军士,难道能够抵抗后金的侵袭,这样的想法也太大胆了。再说了,军士没有做好准备,贸然出击,恐怕适得其反。
说到最后,王朴毫不客气的开口了,既然要抗击后金军士,那就要解决粮饷的问题,朝廷调动大军抗击后金,每次都是解决了粮饷问题的,军士们辛辛苦苦打战,银子还是要有充足的保证。
至于说调遣两千军士,在路途中间伏击后金军士,王朴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军士来就不多,抱成团之后,还有可能抗击后金的进攻,若是主动分开了,更加不能够迎敌了。
王朴坚持自己的意见,所有的军士,都要守在居庸关,占据有利的地形,如此总能够抵挡一阵子的。
卢象升气的吹胡子瞪眼睛。
若是按照他以前的性格,早就发脾气了,自己身为辽东巡抚,可以调动边军抗击后金,不过这个时候,卢象升没有勃然大怒,他知道,就是自己发脾气了,也不一定能够有作用,诸多的边军,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各路总兵的私兵,不会听从他人的调遣。
关键是要应对目前的局势。
其实卢象升真正短板的地方,还是怀疑后金是不是会进攻,是不是会选择喜峰口作为真正的进攻地方,这些都是出自于张凤翼的安排,若不是这样,那辛辛苦苦的调兵,辛辛苦苦的布置,就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所谓五心不定,输的干干净净。
王朴坚持意见,卢象升就没有继续坚持了。
最后的一次协调会,在居庸关的兵营里面召开。
参加会议的人,仅仅三人,卢象升,王朴以及居庸关负责的军官。
卢象升改变了策略,要求王朴率领五千大同军士,守护居庸关,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自己带着守护居庸关的一千军士,到半路去设伏。
王朴赞成这样的意见,他巴不得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