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下官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想着能够尽剿灭流寇啊。”
“官知晓,你不用多说了。”
参加早朝的武大臣,都已经知晓,流寇二十万人,攻打中都凤阳了。
所有武大臣都是神色凝重,二十万人攻打中都凤阳,有着什么样的结局,众人都是清楚的,中都若是失陷,遭遇流寇的荼毒,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历来都是神圣的。
私下里,也有人认为,流寇胆大妄为,可能心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因为没有饭吃,迫不得已起来造反,现在,可不是造反那么简单了,估计是想着动摇大明朝的根基了。而且,做出来这个决定的流寇首领,也是不一般的,敢于做常人不敢做或者想不到的事情。
当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皇上肯定是要全力剿灭流寇了。
具体的情况如何,一直都没有得到情况,估计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就有最终的消息了,既成事实的东西,只能够是接受。
第三百四十三章 冰火两重天(2)
洪承畴正在陕西潼关一带。
朝廷为了解决剿灭流寇中间出现的事权不一、相互观望的局面,所以人们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五省军务,以期做到集中兵力、全面围剿的目的,应该说,这样的改变,取得了实际的效果,流寇接连遭遇失利,其主要力量,甚至没有围困在车厢峡。
因为陈奇瑜剿灭流寇失利,三边总督洪承畴被加以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衔,统领五省军务,继续开始剿灭流寇的事情。
这个时候,洪承畴已经成为了朝廷剿灭流寇的主要军事统帅了。
各省的巡抚,不过是正三品的品秩,可洪承畴是正二品的品秩,完全可以调遣五省的卫所军士,而不必像陈奇瑜,需要与各省的巡抚协调。
洪承畴这人,确实有能力,早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三边总督杨鹤剿灭流寇,主张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时候,还是延绥巡抚的洪承畴,就敏感的意识到,流寇贼心不死,不讲信义,根不会真心投降,所以说,在剿灭流寇的过程中,大开杀戒,就连已经投降的流寇,也没有放过,当时他杀掉的流寇,多达数万。
崇祯五年,身为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制定了全力清剿和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方针,在河南庆阳,指挥朝廷大军,与流寇展开激战,斩杀了流寇首领杜三、杨老柴等,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被朝廷称之为西澳大捷。
崇祯六年,剿灭流寇的战事,一度不利,流寇惯于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穷于追剿,战线拉得过长,以至于疲于奔命。没有取得有效的战绩,这样的情况下,洪承畴改变了策略,以重兵包围流寇活动的中心地带,实施重点进攻,以不变应万变,致使流寇接连败于河南、山西一带。遭受重创,不得不转入山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