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加之皇上也是信任温体仁的。
种种迹象表明,皇上的想法,在慢慢的发生改变,越是这个时候,周延儒越是需要加强自身的力量。
殿试的名次,参考了会试的成绩。
确定考生的名次,还是内阁首先商定的,明确意见之后,呈报皇上御批。
周延儒有些担心,若是皇上一定要坚持,岂不是说自己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
看见皇上进来了,众人都站起来了。
“朕刚才出去走了走,想到众位卿家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众位卿家都是朕身边的重臣,能够为朕考虑,朕很是欣慰。”
周延儒看见皇上这么说,内心的一颗石头落地了,这说明,皇上已经接受了他的意见了,想不到皇上这么快就转变主意了。
“朕决定了,陈于泰为殿试一甲第一名,苏天成为一甲第二名,吴伟业为一甲第三名……”
朱由检宣布了殿试头甲名次之后,二甲和三甲的名次,基本上是阅卷大臣定下来的,只要皇上没有什么意见,就算是可以了,当然,二甲的第一名,皇上还是关心的。
皇上一旦钦点了殿试一甲、二甲和三甲,马上就是起草诏书了,接下来,就是再次召集参加殿试的贡生,到紫禁城太和殿,聆听皇上亲自宣旨了,一甲、二甲和三甲的375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天子门生了,至于说恩荣宴,就在宣旨之后进行的,今年的恩荣宴,安排在礼部进行,皇上是要参加的,这是朝廷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体现。
历史高度的巧合了。
崇祯四年的科举,状元是陈于泰,榜眼是苏天成,探花是吴伟业。
按照之前历史的发展,陈于泰是殿试状元,吴伟业是殿试榜眼。
吴伟业本来会被钦点为殿试头甲第一名的,因为周延儒的干扰,屈居殿试榜眼,若不是朱由检坚持看了他的试卷,甚至会屈居三甲。
这一次,遭遇到潜规则的,是苏天成,只不过理由不相同了。
吴伟业绰号吴梅村,真正的有学识,可能是因为殿试的遭遇,对科举看的有些轻了,以至于对官场,也有这样的看法,但现在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