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 老秀才发达 发审局被围

老孙原本是京师琉璃厂一带一家古玩店的伙计。也是他心有灵犀,加之肯吃苦、认学,几年下來,便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后來结识了一个既在商又在官的人。那人就是青麟的旧相识,虽无大交情,青麟做京官时,两个人常在一起喝酒、玩女人,很是投脾气。

青嶙当时已经署理鄂抚,只为收了许多古董,常常因弄不清价钱而苦恼,便给旧相识寄信一封,委托帮忙给找个懂古玩的管家。旧相识于是就写了封信交给老孙,让老孙拿着信到湖北巡抚衙门投奔。老孙这才由古玩店伙计而变成了青抚台府里的三管家,一步登上了天。

到武昌不久,老孙便把一家大小从京城接了过來。家小在巡抚衙门附近赁了处宅子住,他则照常住在巡抚衙门,隔三差五才回家住一夜。日子过得蛮逍遥。

老孙摸准门路后,渐渐便阔起來。仗着腰里有些银子撑着,在人前走路不仅把胸挺得老高,还学会了用眼睛乜人。头上捐了顶子后,更把他神气得不行,衙门上下,除了青麟,再无二人能入他的法眼。他因为有宪恩,别人当面只能巴结他,但背后却无有一人服气,常常在青麟面前说他的不是。这主要还是因为他出身太贱的缘故,上不得大台面。

这当中有一人,是个秀才底子,经人介绍,到巡抚衙门帮幕,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帮幕与幕僚是有区别的。像衙门师爷、府里管家,这都属于幕僚;帮着师爷料理些案牍上的事,帮着管家跑个腿学个舌传个话等等,则就是帮幕。

老孙进府不足一年就阔成如此模样,这很是让老秀才眼热。老秀才本非等闲之辈,对古董上的事也知道许多,自忖眼力只在老孙之上不在其下。只因儿女太多,日子过得颇紧,遇见好东西也买不起,处馆又赚不了几两银子,所以才出來替人帮幕。

老秀才几次想毛遂自荐,又因为自己身份太低,根本站不到青麟的面前;有心托哪个师爷帮忙说句话,但又因老孙宪恩太好,无人肯替他传这个话。

老孙越來越张狂,手里的银子也越聚越多;老秀才则越來越眼红,眼看着要急出一场大病。

这时,因累吃败仗,青麟被革除缺分留营效力。圣旨发布的当天,青府便一下子冷清下來。但青麟手里是有兵的,有兵就有饷,只要有饷,青麟就总能想出克扣的办法。如此一來,青麟头上虽无了巡抚缺分,但无论多少,府里每日还是有进项的。不仅原班幕僚一个未走,连帮幕的人,也都照常留了下來。只是苦了老孙,因无人再给青麟送古董,除了每月的薪水外,再无其它进项。但老孙并不走,因为老孙坚信,作为满人的青麟,是肯定能东山再起的。大清国毕竟是满人的天下。

此时的老秀才是和老孙抱有同一想法的,认定青麟还有出头之日。

老秀才时年六十有五,有四男五女九个孩子。儿子都已娶妻另过,五个女儿当中的四个女儿,也已嫁人为妻,家中只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尚未许人。

老秀才的家住在远离长江的乡下,有十几亩薄田,雇有两个伙计,由老妻替他操持家务。太平军沿江攻入湖北,沿江各州县无一完整,但老秀才住的那个村子却未遭兵燹。各路清军将武昌合围后,老秀才眼见收复省城指日可待,便亲自回了一趟家。等他带着女儿再回來时,武昌已被收复,青麟亦再次巡抚湖北,正在着人日夜修补巡抚衙门。

老秀才大喜,进城的当日,便厚起脸皮托一名师爷为媒,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青麟做小。青麟先还怀疑老秀才的女儿是个丑八怪,特让师爷传话给老秀才,提出想亲自看一看他的女儿。老秀才当即带着女儿就进了签押房。

青麟一见之下,登时喜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青麟万沒想到,长得瘦小枯干的老秀才,养的女儿竟然像天仙一般美丽!

青麟色迷心窍,当即应允了这门亲事。连夜着人把喜帖发下去,第二天就大摆酒席,正式纳老秀才的女儿为第二十三房如夫人。

酒宴尚在进行中,青麟却早已急得不行。后來干脆离席而去。先到卧房里摸了丸就着酒吞下,然后直扑洞房,把不相干的人轰走,把老秀才的女儿摁到床上就扒衣服。

这一晚,青麟用尽了十八般兵器,只把老秀才的女儿鼓捣得哭爹喊娘,求生太受罪,求死又不能,一夜昏厥了十几次。

老秀才一夜之间成了青麟的老泰山。

老秀才这时手里早已经掌握了老孙发财的窍门。

一日晚饭后,老秀才把老孙的事对青麟一一道出。青麟这才恍然大悟,细细思索,认为老秀才所言不虚。以后便开始对老孙留心起來。

把老孙收监后,青麟把老孙以前负责的事,全部交给老秀才料理。

老秀才于是也发达起來。家里的田产不仅由从前的十几亩增加到近百亩,还推倒老屋,起了一大排新屋,同时购置了一些图书。

两个月后一天夜里,首县大堂灯火通明。青麟在亲兵的簇拥下,乘着绿呢大轿,摆着整齐的仪仗,大张旗鼓地來到这里,要亲自审问老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