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兀术很快发现这太天真了,阶级斗争的弦是永远不能松的,他敏锐的觉察到‘党争’的苗头也在金国内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起因还是皇帝的子嗣问题。

金国皇族历来有与女真各大部族联姻的传统,裴满部是生女真中的一个较大的部落,从阿骨打时期开始,裴满部就已经开始和完颜部的皇室成员经常通婚,就连阿骨打的皇后之一光懿皇后也是来自裴满部。完颜亶即位,为充实后宫广选秀女,裴满氏因其父裴满达为人忠厚而饮誉乡邻。金太祖阿骨打起兵时,裴满达积极投入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其奉召入宫,被封为贵妃。同年十二月,又被册立为皇后。

完颜亶在登基后不久,由于朝中的一大堆皇叔们“你方唱罢我登台”,轮流掌控金国的军政大权,使得完颜亶这位少年天子的心情一度非常的郁闷。而作为完颜亶的妻子兼金国皇后,裴满氏在这几年内应该是给予了完颜亶很大的安慰和帮助,而她的肚子也非常争气去年诞下嫡长子,使当了七年皇帝的完颜亶终于喜当爹。

为皇帝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立下‘大功’的皇后当然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国丈裴满胡达都被封为王,并得到大量的赏赐,她和家族的荣耀在嫡长子诞生的那刻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但高兴了没几天他们就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皇帝在痛苦中沉沦了,但皇后裴满氏却在其中奋起了。

从高丽逃回来的兀术发现朝中多了许多新面孔,一问之下才知道皇后利用皇帝发疯不理政事,自己外出征战的机会开始插手朝政,大肆安排家族成员,撤换了自己的亲信,甚至想要左右宰相的人选,而她所依靠的就是完颜亶任用的汉臣们,兀术自己有被架空的可能,而女真人陷入了将要被汉人们统治的危险。

政局的变化让兀术感到了危机的降临,而他也知道要想重整朝纲重新控制大权必将会再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可此时金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虎视眈眈,一旦他们利用金国内斗纷纷发难,弄不好就会将大金送上不归路。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因此首先便要结束与宋的战争,虽然他也知道一纸和平不能保证宋金永远和平,但他很需要这也许很短暂的和平。

‘镶外必须安内’这个被不知道多少人用烂了的理由现在成了兀术媾和的心理安慰,他决定同意大宋同意议和的先决条件——送还赵桓!

第三百一十六章 归来

收到平州传来的消息,赵柽是感慨万千,兀术这个战争狂人肯放下身段,抛弃为之奋斗半生的理想,向曾经的被征服者求和,并释放赵桓这个超级俘虏,其行为和魄力可以与后世以色列的拉宾和少龙相较了,也就是诺贝尔晚生了几百年,否则兀术就是本届‘国际和平奖’的获得者。

不过赵柽却并不高兴,因为自己虽然少了一个战场上强劲的对手,但是却多了一个政治上的劲敌。这也标志着兀术已经完成了一个军人到政客的蜕变,考虑问题不在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出发,而是从全局通盘考虑。自己想要战胜他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死更多的脑细胞。

金国现在做出了巨大的让步,那也就扫清了和谈上最大的障碍,大宋也没了继续拖下去的理由,谈判正是展开。首先金方提出双方要实现全面停火,大宋军队撤出辽阳城和鸭渌江北岸的开州、宣州,暂以鸭渌江为停火线。这次大宋表现的也十分积极,答应停止在金国的军事行动,但撤军前提是释放辽王和靖康之变中被掳走的皇室宗亲及被扣押的宋朝官员,百姓。

金国方面对于宋方的要求很快也做出了回应,由于许多宋朝被虏的官员已经在金国出仕,担任各级官员;百姓的数目更是众多,十多年后已然成家立业,不愿再次南迁,而这些人属于战俘的范畴,而双方战事未停,这个问题应该在战后讨论解决。至于赵桓他们可以特事特办,可也需要在宋军退出停火分界线后才能交还。

问题又被踢了回来,赵柽明白的很,宋金两国自签署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后,又先后签了七、八份合约,其中既有大宋骗了金国的,也有女真人糊弄了大宋的,双方积怨甚深,早已没有了一丝信任,都想留一手防止对方变卦。他随即提出了个折衷方案,金国先将赵桓和其家人送到辽阳府交给宋军,然后由宋朝水军由辽河北上用船将他们和虎将一并接回,这样便可同时完成辽阳府的撤军工作。

兀术对赵柽提出的方案觉得可行,但是他依然担心宋水军会借机北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因此要求宋水军战船必须驶离辽东湾,只准派中型舰船进入辽河,且不许装备火炮之类的重型武器,每艘船的水手不能超过三十人,且不能登岸。为了消除宋方的戒心,担心进入辽河后受到攻击,他愿遣重臣陪天水郡王一同进入辽阳城为质,在船只平安入海后再行离开。

辽阳和赵桓是兀术手中不多的王牌中份量最重的两张,现在一起打出,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他就是在赌赵柽的人品,如果他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肯定会明白自己的和谈的决心,下边的谈判会顺利很多;如果其得了便宜卖乖,自己现在还真没有好办法钳制他,最多也就是放放嘴炮,他的结局肯定也会很惨。所以这次为了实现和平,兀术是将自己的前途和身家全部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