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萍现在一身的黑袍,她的脸上戴着一个上遮面的面具,下面用铜丝挂着鬃毛制的假胡子,她在扮男人。姬萍半倚在一只卧榻上面,一手斜肘支着,一手提着个空碗装成喝酒的样子。在她的面前,是一个女孩,女孩瘦瘦小小,不是别人,赫然是兰宫圆,此时的兰宫圆更见出一股我见尤怜的秀气,仓井忧和仓井空两个女孩一身戎衣,装成士兵的样子,拿着全木制的假武器,对着兰宫圆,一副逼她到姬萍面前来的样子。姬萍洋洋得意,从长袍下,露出自己的赤足,挑着兰宫圆的下巴,好一副轻薄的样子。水镜忍不住道:“这是怎么回事?”
由于这里的环境原因,水镜一开口,就立时传开了。姬萍一下子就转头过来,几个乐者也都露出了诧异。突然一个人叫喝道:“什么人?大胆!”一个褐衣男子从幕台下冲出。北信君很有兴趣的看过。还是姬萍机灵,叫道:“住手!那是君上!”男子顿住,北信君上前道:“你是叫易弦高?”易弦高的脸色一变,道:“君……君上……”北信君笑道:“没想到你能到这里来,你是什么身份?”易弦高道:“在下是姬姑娘的御手,也是护卫!”北信君自然明白,道:“你是聪明人么?”易弦高苦笑。北信君却是绕过他而去。
“你们在做什么?”北信君问。姬萍不好意思道:“我们听从君上的构思,正在排演《大商遗梦》。”《大商遗梦》的前身叫《东夷战记》。《东夷战记》的故事是说东夷人在大商时代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两次的与商国的大战。这是北信君自己写的,但写在后面,北信君恶毒的加了一小段,关于大商王和苏妲己的真挚爱情。最后,商王舍泪决妲己,而三年之后,妲己成功的暗杀了周武王,以全真情!由于北信君十分的恶毒,他在这里面用上了一些后世人常见的狗血,这些一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当时,古人却十分的容易上当。他们一下子就迷入这后半段的故事里。这时就不得不提到猗涟了,猗涟把北信君的这些打发无聊时间的小作品进行了加工,把后面半段大大的发扬光大,把一两万字的文章给扩大到了二十多万字,加入大量的对白和煽情戏,更名为《大商遗梦》,这是当时最风靡的一部小说。于是,这部小说就很成功。成了一个时代的巨著!目前来说,这是东骑文化人最喜欢的一部著作。很多文士为了这个原因,学了东骑文字,而姬萍在无聊之余,也对此动心,她记得北信君提过歌剧的这种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不得不说,比中国的戏剧要好多了。
戏剧的最大弊端就是亢长的唱腔。一句唱词千回百转拖拉绵长,有时为了表达气长,还要啊……啊……啊……啊……啊啊……的这么唱下去,那叫一个累人!北信君打小就讨厌这种类似的戏剧,可以说,在满清的时代里,除了鸦片和梅毒外,有两个和儒家无关的文明最大的发扬光大,一个是天桥的把式,一个是京戏唱曲。由此可见这种玩意并不是真正的好!外国人看这东西也就是看个花脸和武戏,和耍猴差不多!在一些支文碎词小句上来回磨叽,这正是中国儒家文化最恶毒的地方!在此,北信君认为这完全比不上西方的歌剧!当然,西方的歌剧也有着种种的不足,真正好的,合北信君的意的,是话剧,北信君本人对话剧还是有点心思的,但是问题在于,古人不是北信君,他们不似北信君这样经历了很多,所以他们更对有唱的地方感觉兴趣。故而最后定成了歌剧!现在姬萍就是要把北信君提出的这种艺术形势给直观的表现出来。
第507章 歌剧的开端
姬萍为什么要排演《大商遗梦》呢?因为《大商遗梦》的确是有着很多可以吸引人的地方。首先,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帝辛,历史上也会叫他殷受或是纣。可这其实是对帝辛的一种污蔑。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在的体现。真正的殷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这个帝辛继位之后,很重视农桑,令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也更加的强盛。于是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把当时正在强大的东夷给打退了,有效的防止了他们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众所周知,看过前文的都知道北信君其实是一个长在红旗下生在新中国……但不幸变态的人,可就算是他变态了,但对于领袖毛主席还是十分忠心仰慕的。而毛泽东主席在评价帝辛时就说了:“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由此可见,历史对于这个人物的污蔑是多么的深重。在帝辛统一东南以后,他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帝辛敢于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他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立奴隶之女妲己为后。宠幸倍之,唯言是从。
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帝辛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帝辛,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帝辛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帝辛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到达攸地后,帝辛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帝辛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帝辛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帝辛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帝辛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以后帝辛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帝辛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
但由于东夷国降而复叛,再加上当时的商军执行着一种古老的兵礼,什么白头发的敌人不追,敌人跑远了不追,不杀死老弱等种种不合时宜的政策,商军虽然强大,却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泥沼里,一直到商军第二次伐东夷。在此,商国的主精力都是放在东夷的。
那么周呢?当时的西伯侯给囚了七年,在第七年里,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帝辛,帝辛才放了西伯。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也就是说,他已经存了反心。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命西伯特得专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周人清除了后顾之忧,又开拓了东进的道路。于是西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帝辛的大事。
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并把他灭掉。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商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的方国。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当时商军的主力开始了二次伐东夷。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商。师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达盟津,在盟津大会诸侯。与会诸侯有庸、羌、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周武王作了伐商的总动员,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继数商纣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纣是恭行天罚;指出纣恶贯盈,代纣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戊午日,整个联军渡过大河,周武王循诸侯的请求,再作动员。指出商纣不以夏亡为镜子,而且罪恶超过夏桀,是自绝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时候,周武王亲自检阅了联军,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动员,再次说明伐纣是恭行天罚,要求百夫长以上的军官,都要果毅勇敢,帮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战功。盟津离纣都约四百里,已未离癸亥只有六天。他们于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牧野进发。周师联军到达牧野,已是“厌旦”时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欢乐歌舞,以待天亮。当周师东来时,帝辛曾使胶在鲔水候周师,诘问去向。
当帝辛知道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大笑说:“你周,也不过是一个要方里的小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以,帝辛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帝辛伐东夷的战争正处在上风,由于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但在这个时候,牧野大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