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魏王吃惊道:“东骑王,你就用这样的一把兵器吗?”东骑王道:“小王一年灭义渠,所仗此兵多矣!”魏王也不是真傻子,立时向公子卬招手,待公子卬上前之后,魏王压低了声音小声道:“丞相,这东骑王行不行?看他这个样子,战场上当然可以,但比剑对搏,怕是不行呀!”公子卬笑道:“大王,人有所,也必有所短,东骑王为人粗鲁,不如却也盱英俊,这是自然的,可是若大王以为东骑王武艺也不如却也盱,却是大错特错了,在东骑王前,大王有听过有一力搏三百的这种真正勇士吗?天下武力强者,东骑王当在第一。”

听到丞相公子卬对东骑王如此推崇,魏王竟然也信了。这就是所谓的信任了,一般来说,旁人很难相信这种信任,可它就是存在,表面上看自然是却也盱更有大剑师的风范,但话说回来,东骑王以武建国,如果真小看他,说不定就要倒霉。诚如公子卬的话,能一搏三百者岂能是小白?就算他真是一个小白,看了刚刚的那场比剑,他还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凶险么?出于此中种种,魏王相信公子卬。

当下魏王笑笑呵呵道:“那就如东骑王所请,却也剑师,请下场吧!”

却也盱已经下了场,他松开怀里的燕支剑,缓缓把细剑燕支抽了出来,道:“东骑王,你用这种重大沉的兵器,绝对非我对手,我可以许你换兵器!你意下如何?”

东骑王冷笑一声,伸手把大荒凶兽提在了自己的手里,冷目一扫道:“换?不用了,你知道剑法中的快剑之道,却是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武技叫一力降十巧,任你千般的巧,在本王的面前,也是如同螳臂当车,自寻死路也!”

却也盱笑道:“如此,到要见识一下东骑王的一力降十巧,究竟能有多大的力气,东骑王,你到底只是一个戎夷之王,只知以力服人,岂不知牛力再大,也只不过是与人拉车犁地而已,想要比武争雄,自取其辱也!”

东骑王眉宇微扬,提着大荒凶兽,就要上前。哪知道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叫道:“且慢!”

只见一个红色的旧皮甲,一身风尘戎马的壮年男子雄壮的踏步入场。只听得众魏国的官员齐声声的倒吸冷气。魏王一语道破了此人的身份:“上将军?”来人竟然是庞涓。

庞涓绝对不是历史上的那种小人,很多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拿他当丑角,污辱他,因为庞涓对孙膑的所作所为,各国也都在背地里鄙视他。可无论怎么说他,上将军庞涓对魏国的军事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魏国名将辈出,吴起、乐羊,还有魏武侯本人,都是能打会战的能人高手。可惜魏武侯死前赶走了吴起,他自己又死了,乐羊也已经郁郁而终。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代,庞涓出现了。正是他,打败了其它企图挑战魏国霸权的敌人。因为魏国有庞涓,所以别国如果想要和庞涓战斗,都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可以和庞涓分庭抗礼的将军。由此,孙膑才会以残疾之身为齐国所重。

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庞涓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而如果从一个国家从魏国的角度上来讲,庞涓可以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师弟,可他对不起谁,他都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事实上庞涓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才能之士,他同样有着大局观,正是他,在最后迫使魏王同意从中山这个泥坑里拔出了腿来。

从现在的国家道德观来说,庞涓并不坏,他是一个坚定不移的爱国者。他是真正的爱着自己的国家,他就算对不起天下人,可他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对得起大魏!只此点的情操,现代中国人里有几个能有?可这个爱着自己国家的兵家却一直为后世人污蔑,谩骂,只因为是对付孙膑。相对来说,孙膑才有点上人不耻,他最先出山后是跑到了魏国,但他却是一个齐人,身为齐人不思报国,而到魏国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他也许是一个智者,但他自己也要承认,孙膑上战场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给他自己报仇!

在《新大秦帝国》里面,齐王激动的请孙膑在齐国进行二次变法,但孙膑拒绝了。齐王痛声说先生也是齐人,难道先生不想齐国富强吗?但孙膑非旦是一个齐人,也是一个智者,他深深的知道法家的一切,可他绝对不会去变法!理由很简单,变法是逆天,变法者一个不好就会不得好死。孙膑是一个智者,他当时表示,变法要有变法强人,但他是一个兵家!

那么什么是变法强人?就是为了变法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孙膑是兵家,不会做明知死而还去做的事。这就叫智者不做不可为之事,和三国时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一样。

第328章 庞涓的锈铜剑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孙膑绝对是一个智者,可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庞涓无疑是比孙膑要高尚的。在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叫庞涓利用孙膑的私书陷害孙膑,理由是他还是一个齐人,这就是庞涓真正的想法,在庞涓这个爱国军人的想法,他当然怀疑为什么这个齐人会到魏国来当官呢?他其实也是有理由反间的,不过庞涓是兵家,不是阴谋家,他的阴谋总是很失败,最后放跑了孙膑。给自己惹下了恶名。

现在的庞涓一身的脏旧军甲,这还是普通廉价的皮甲,堂堂大魏这个天下最张国家的上将军竟然只是穿着这样一身普通货色的军甲。但庞涓是有理由的,一个上将军,他并不需要自己上阵前拼杀,所以他并不要太好的甲,更不要铁甲,那会让他累得走不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