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搞,砸锅卖铁,也要搞!只要是必要的,刘羲就一定要搞起来!
“你要什么,我都会给你,我要的,你也要给我!”
姬萍知道刘羲说什么,她道:“可以,但人手太少了,你当知道,齐宫乐者就不下千人,你这支曲子太滂沱了,区区百人是演奏不来的,我不要千人,但你至少还要再给我三五百人!”
“主人……”刘熊说话了,刘熊是一个忠贞的人,他的忠贞无比变态,他甚至愿意把一切献给刘羲!部族人力何其重要!刘熊深深的知道这一点!在别人看来,东骑的发达也许是某种别的什么原因,但在刘熊看来,这里面只有一条,就是刘羲的领导,刘羲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每一个人都在做事。东骑的人,每一个从早起来就开始做事,正是这一种对每一个人力都不间断的利用,才有了东骑这短时间强大的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证明了东骑的强大,一方面又显出了人力的脆薄。所以东骑的人力是绝对薄弱的!
在人力薄弱至此的情况下,把三五百人放在乐曲这种小事上,在刘熊看来,这绝对不是务实的做法!刘羲给了东骑人一种东骑务实的精神,东骑人无视士兵不劳动的这一点,因为他们都知道士兵的训练是何其的残忍,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正常人都受不了!所以东骑有两千个脱产的学员兵!但如果再养百多人的脱产乐伶,这在刘熊看来,绝对是一件败家的事!
随了刘羲之后,刘熊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其中有一个不用学就知道的事情,就是秦穆公平定西戎!刘熊知道这一点,他知道的太清楚了!
从前,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还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
秦穆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穆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穆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因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
穆公说:“好。”于是穆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迁徙,更换草地,牛马死了一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穆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穆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
刘熊是一个秦人,做为一个秦人,他深深的知道,礼乐害人。比如那个戎王,他本来也是一位英主,因为听说秦穆公英明,所以派臣去看情况,结果却反而因为自己迷恋上了曲乐,最后败亡!这是前车,不可不鉴!
“主人,昔日戎王好乐,而亡于穆公,主人也想学那因乐而亡的戎王吗?”
刘羲明白这一点,不由笑了,道:“你是说秦穆公以乐舞害戎王,而霸西戎的事吗?”
刘熊道:“戎王没乐,而西戎强大,纵秦国以穆公之强,犹不敢图也,戎王好乐,君臣离心,结果灭亡,此点主人不知吗?主人强大,武功过人,却喜此乐,如小小怡情,却也使得,可如此大作,却是不必了!”
刘羲摇摇头,道:“你错了!你只知道乐者之害,却不知道,凡事由人也,一件事情,比如兵事,明君用之,则国强民威,昏君用之,则是强兵黩武,此两者可相同么?再说黄帝先贤治乐,天下安定,而戎王好乐,却因此而亡,这是什么原因?可见一件事对人不对事!乐曲本身是好的,君可听,民可听,然上下好此,而不事实务,这就是错处了!我今治乐,不是为了我个人的听曲喜乐,也不是为了叫人跳舞给我看,而是振奋精神,让我东骑上下齐心,这是治心,不是坏事!一件事,有心去做的,和无心去做的,可是大有不同!你现在不知道,但你以后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