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龙贾对大魏丞相的忠心让魏王满意,这人的硬脾气也让魏王满意,魏王喜欢这种爱国的人,特别是这个有点执拗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反而是不会有野心的,当然,才能少了点,不过那是次要的,其实,对历代君王来说,手下的将军们不要太强,也不要太好,百战百胜的更是没有必要,反而这种忠心的才是最好的。

于是大魏王把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原谅了龙贾给他造成的损失,区区几万兵马,再招招就回来了,对于此时的大魏国来说,虽然从公孙鞅的角度,大魏的国力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再后面是下滑,可至少这时还是兴盛的,强大的。

这个罪名么……那就落在公叔痤的头上了。

魏王心里有了定计,如果秦国放了公叔痤,那这事情小小的惩罚一下,也就结束了,如果公叔痤降了,那不要说,公叔一家人也就是活老夫人一个人了,也许必要的话老夫人也是要杀!王无私亲,有什么不能杀的?

不过,那已经是后话了。

而秦国……

老秦公飞快的回到了自己的都城,栎阳。老秦公的病,让大多数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秦公不能死,如果这时老秦公死了,很有可能再度发生变乱,这是秦国再也承受不住的。

秦国从被周平王封为西部诸侯三百多年来,极少发生内乱。

但是在五十三年前,秦灵公逝世,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倚仗兵权,借口国君嫡子年幼,便位自立为国君。本该继位的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去了。

嬴悼子就是秦简公,他在位十五年就死去了。可这时还不是嬴师隰接位,而是简公的儿子继承了国君,称为秦惠公。秦惠公做了十三年国君,又死了。

可他死了,国君仍不是嬴师隰,而是秦惠公的儿子继位,就是秦出公。

十五年又十三年,加起来二十八年,人生黄金年月是十年,这回都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的时间,让本是蒙童的嬴师隰长成了一个快近中年的人,他眼望着自己的国君之位换上了一个个莫名其妙的别人,而不是他自己,他的心里有多急,这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出公即位第二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和太后沉到渭水溺死,这里不能说嬴改做事不地道,想你抢人家君位二十多年,人家翻身,不杀你杀谁?于是嬴改迎接被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做了国君。

嬴师隰这时已经三十五岁了,长期远离权力中枢,在雍城的根基已经很是薄弱。但嬴师隰却在边陲游牧的粗砺生活中磨练出坚韧的意志和深沉的性格,并结交了秦军中许多将领。他即位后决意改变秦国的贫弱国势,等到了吴起死于楚,便将国都东迁到栎阳,引起举国震惊。

一则是世族上层觉得嬴师隰有意摆脱他们的控制,二则是国人觉得离魏国大军的锋芒太近。朝野惶惶的时刻,嬴师隰却没有丝毫退却。他祭奠宗庙,慷慨立誓:东迁栎阳,就是要夺回秦国在三十年中失去的河西之地,将魏国赶回黄河东岸,赶出函谷关!嬴师隰的复仇壮志使秦国军民大为振作,国人同仇敌忾衷心拥戴,世族上层悻悻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