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的身边还跟了一个十三岁的姑娘,穿着一身月白衣裙,脸蛋精致秀美,瞧着和何氏又五六分相似,是陆谨的妹妹,陆攸宁。
何氏朝朱鸾福了福身子,温声道:“妾身何氏给殿下请安。”
她身后的陆攸宁也跟着行礼。
何氏?
陆谨的母亲?
朱鸾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上辈子她没有见过陆谨的母亲,陆谨母亲得病后一直缠绵病榻,没多久就过世了,陆谨也因此丁忧,再见到他时,已经是三年后的事情了。
而眼前的何氏,瞧着气色甚好,身子骨硬朗,完全没有任何病态,朱鸾总算是放心了,这样一来,陆谨也不用离开三年了。
朱鸾眼底露出真切的笑意,她上前一步,将何氏扶起来,笑着道:“夫人不必多礼,身子可好了?”
何氏眼底充满感激之色,笑眯眯的说道:“多亏了公主殿下赐药,妾的身体已无大碍。”
朱鸾心中甚慰。
见何氏对朱鸾如此热情,完全将其他人给忽视了,薛若初更是脸色苍白,眼神黯淡,李凌霜替她不平,明明薛若初更端方雅致,也更适合当儿媳妇,何氏怎能这般糊涂呢。
李凌霜上前一步,朝何氏屈膝行礼,她笑道:“今日难得夫人也有此雅兴观诗,不如请夫人来评判一下,这石桌上,谁的诗能拔得头筹?”
何氏是武将之后,舞刀弄枪倒是一把好手,诗文方面其实她也只是略懂而已,谈不上精通,然而她活了这么大岁数,又在陆府这样的书香门第里浸染了这么多年,品诗的能力还是有的,也罢,她就看一看。
何氏在看的时候,陆攸宁也凑过来一起看,何氏看了看薛若初的,又看了看其他姑娘写的诗,最终目光又落到朱鸾写的那首上面,她道:“薛姑娘不亏是第一才女,诗自然是最佳的。”
闻言,薛若初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的笑意,她羞涩的垂下头,刚要开口道谢。
就听到何氏接着又说了一句:“不过妾还是最喜欢公主殿下写的这首,质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