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斥责,就算是李贤也不能够如此。
一时之间,崔浩气逆上涌,但话到喉间,却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哼”王彬冷笑一声,道:“无话可说了吧?”
“你的意思。”崔浩颇为心虚的道:“就是吾等打秋风,滋扰驿站,使得民间负担,超过洪武年间百倍?”
“是的”王彬很不客气,答道:“就是你们这些文官,说是清廉,但其实已经从清官变灰官,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人是真正的清官了”
他以山阳一地为例,一年过境的官员,致仕的一二品大员,总得有好几个,每人的程仪就得是几十两,驿站招待,每人的标准就是白银百两以上。至于六品以上,驿站也自有标准,县官送的程仪,则是百两到几十两不等。
也有一些年轻的清秘官儿,六七品的官职,也是几两到十两不等,象崔浩上次过山阳,县官给的程仪就是八两,以他当时的官位来说,也算不厚不薄,取乎于中。而驿站招待他,则是二十两的席面,县令相陪,地方士绅也来了几个致仕在家的打横相陪,临席赋诗,大家说些文墨的事,自然极为开心。
到此时,却已经成了王彬数落的原由,而崔浩是极聪明的人,一想到山阳每年过境官员的数量,就知道人家说的不是虚言,所以自己格外心虚,已经无话可说了。
再想到当时驿传由南至北,看来驿站和官员接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灰链,自己身处其中也没觉得什么不对,而无形之中,这种制度已经把整个官员集团弄成了灰色集团,而民间的负担,自然也是一天大过一天,比起洪武当年,怪不得现在民间都在怨叹日子难过,再想想,各种皇差、王庄、官田,再加上水利道路不修,边患日甚,中央开销增多,而地方摊派一天多过一天,百姓的日子,如何能过的比当初好?
而且,就算如此,也是府库日渐空虚,一想及此,崔浩只觉心亏,原本是心气高傲的人,此时也是难免垂头丧气,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第610章 罗网
王彬笑了笑,向着垂头丧气的崔浩道:“县官当了驿丞,迎来送往,就知道陪客。特别是上宪到来,更是当成天大的事。水利不必管,劝农当然也不必劝,山阳知县,一年有大半年是在陪客,县里的士绅,排成十几班,按官员品级和职务,轮流出来陪坐。这般殷勤,当然是有利可图。象县里真有什么案子,百姓有什么冤屈,倒不是不想管,但实在也是管不过来。崔学士,我说的,可是事实?”
他这些话,其实就是切中情弊,实在是再贴切也没有的话了。
吏治渐渐败坏,不要说和国初没法比,和永乐年间没法比,就算是和正统初年,“三杨”还在位时,也是没有办法比。
能自律的少,由俭入奢的多,贪图享乐的也多,灰色收入视同合法的,也是更多了。
象“县官做驿丞”的话,其实在近百年后,有著名的清官海瑞在自己的书中痛陈,当然,海瑞的时代,驿站和迎来送往的耗费更大,官场潜规则也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