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大学士[校对版] 衣山尽 1514 字 2022-10-19

也只有进翰林院,将来才有入阁为相的资格。

至于三甲同进士,那是没机会进翰林院的,直接派到各部堂任职或者下到地方上做知县。

赵鉴却笑道:“不然,其实,殿试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只要贡士所作那篇策论不出纰漏,具体名次都会按照会试时来排。也就是一甲前三之争罢了。孙淡你得了第一会元,按说这个状元应该是你的。不过,也怕出意外,这得由天子来钦定,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不过,无论如何,这前三你是跑不掉的。其实,本次恩科到现在已经算是全部结束了。接下来也没我什么事情,所以,你我师生才能在这里见上一面。”

听赵鉴这么一说,孙淡这才暗自点头。的确,正如他所说,赵尚书现在已经不用对这场考试负责了。

再说,这么多考生,殿试由是皇帝亲自阅卷,若让他逐一将卷子看完也不可能。因此,一般来说,殿试只不过是一个程序:按照会试的成绩给考生排名次。然后由那篇策问定一甲前三,如此而已。

孙淡口中还在谦虚:“策问一题,学生未必有完全把握,只怕未必稳进一甲。其实,依学生看来,能得个二甲赐进士出身就算不错了,也满意了。”

赵尚书却道:“策问也不过是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也没甚要紧,我看今上出题,不外经济用世四字,揣摩一下,八九不离十罢了。”

孙淡这才有些佩服起赵尚书的智慧起来,的确,大明朝现在的最大问题是财政和吏治问题,估计皇帝也会出这样的题目,仔细一想,却也不难,正是孙淡所擅长的题目。

他突然想起一事,忙问:“恩师,我昨晚上看书太迟,今天起得也晚,的了消息之后马上过来拜望老师,也不知道其他考生的成绩如何?”

他想问一问平秋里和张璁的名次。

果然,赵鉴看出孙淡的心思,道:“真说起来,今科会试,本官只看好三人,一个是你,一个是张璁,另外一个则是平秋里。静远你不负众望拿了一个会元,却也在情理之中。至于那张璁,却甚为奇怪,以他的才华按道理应该进前三的。可怪就怪,他居然名七十多位以后,殿试是能参加,但可惜只怕连庶吉士也做不成了。至于那平秋里,则索性连前三百也没进。”

“啊,平秋里没中?”孙淡大为惊讶。

看来,这科举考场上并没有稳中之人,一切都充满了意外。

至于张璁,却被历史的惯性拉了一把,名次很差。

孙淡沉默片刻,只道:“可惜了。”

又说了一会话,孙淡便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