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这不过是竺氏的事,他思量什么,送她儿子入学已超越人之常情,难道他还能把她的后半生都包办了不成?
魏赦负手慢慢地发出了道啧声,搁在竺兰听起来,却以为他必是在嘲讽自己,于是心头更是发虚了,步入白鹭书院大门,只见御赐匾额“桃李天下”高悬,两侧一副青笔大墨所题楹联,对仗工整,写道:
天地为炉,陶钧之大;
国家造士,车服以庸。
不必叩门,魏赦少年时在白鹭书院名声极响,见他来,门房立马便要去通报严山长和钟老,魏赦拂袖道不必,他不过是来看一看小孩儿,省了诸多繁琐事宜,看看便走。
魏赦这厮,从前在白鹭书院是出了名的无赖混账,又可说是混世魔王,教白鹭书院二十名名宿耆老合着伙儿来责备上三天三夜,吐沫星子说干了也说不完,书院院规三百条,他犯两百条,但有魏赦所往之处,无不风声鹤唳,避之不及。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里的学子大多已不再认识他,但曾以一己之力,险些让白鹭书院百年清誉败灭之人,还是令他想起来仍欲一探究竟的传奇。
已是晌午,魏赦独自立在院中碧湖畔一旁喂鱼,身后,钟老命其门下弟子牵了阿宣过来,母子二人聚在小亭子里说话,竺兰似是把一盒糕饼拿了出来,见了母亲以后一直哭个不停的阿宣才算止住,狼吞虎咽起来。
竺氏拍着他的背,小声道:“阿宣慢点儿吃,等会儿留一些分给同窗。”
阿宣停了这话,小手却一抖,精致的糕点“啪”地掉下来摔成了碎末,他嗷嗷两声扑到了竺兰怀中:“娘亲!阿宣不想留!娘亲把阿宣带回去!阿宣再也不想念书了……”
竺兰既吃惊又心疼,怎么也没想到阿宣竟如此抗拒入学,诚然当初狠了心将他送到书院宿读,是为了他好,也是为了自己,如此两相便宜,阿宣将来求学有道,只要过了乡试,她都不求了。
微微抬眸,邻湖的魏赦立在远处投饵食,不曾回头,而周遭,亭下不少过往的学子先生,纷纷因为阿宣响亮的哭声而侧目,甚至掩面叹息,诸人的反应令竺兰羞愧不已,她伸臂圈住儿子的小胳膊,微微板起了脸:“你为什么不想读书?”
阿宣为娘亲难得严厉的面容震慑住,又想到了什么,怕得眼眶儿红红的,想说也不敢。
竺兰心疼得甚至想跟着阿宣抹眼泪了,儿子还太小,如此小便离开娘亲,她晓得他会吃很多的苦头,但凡事总要有第一遭,过了这个坎儿了,以后不论做什么都会更顺遂如意。何况他的宿读也不需要一次与她分别太久,竺兰自顾尚且不暇,这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
母子两人在亭中絮絮地说着话,魏赦耳力好,听出竺氏在严慈并济地安慰着阿宣什么,好话说尽,又说歹话。
这里来来往往的师生,大多都在注目着他们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