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帝国在诞生之初,同样和罗马一样,但是他们的皇帝平定了七王之乱,从刘备那里听到的被删改过的孝景皇帝时代的帝国旧事,康茂德心里面充满了豪情壮志,此时的他仍旧有闲暇心思和身旁的侍女调笑。
在被后世称为流血之夜的这场罗马帝国政变中,唯一一支仍旧恪守着军纪的近卫军所部赫然是这次大清洗的执行者刘备的部下,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尽管同为近卫军,但是其他各部很显然没有刘备的部下那么好的待遇,可以说刘备对于手底下的这支武力相当大方,有着不下于曹操手下主力精锐的军饷,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手下的五千人只知道刘备的命令,而不知道奥古斯都为何。
对刘备来说,这场大清洗政变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只不过在表面上他却并不显山露水,似乎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是那位在王宫里高高在上,喜怒无常的康茂德。
相比起其他近卫军将领来说,刘备对名单上的家族就要宽厚得多,甚至于主动帮助那些家族逃亡,当然能逃走的自然是他心中认为无碍于帝国霸业的家族,而且还有着合作的机会。
这个混乱的夜晚,罗马帝国的政治和权力一夜之间全部被洗牌,那些家族根本没有想到康茂德居然敢直接动用近卫军除掉他们,以一种屠杀的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
当黎明降临时,整个罗马城都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依然是刘备,在那些逃亡的家族面前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不得不遵从暴君名令的忠臣角色以后,他立刻开始带领自己的部下约束起那些已经近乎疯狂的近卫军士兵,恢复城内的秩序,为此他甚至不惜冒着触犯康茂德的危险,斩杀了好几个同样为康茂德所喜的近卫军将领。
当刘备以同样的血腥方式弹压了有些混乱迹象的近卫军后,罗马城才开始平静下来,而这一举动也为刘备在平民心中赢得了声誉,至于康茂德,这个奥古斯都在大清洗之夜后已经成了所有人憎恨的对象了。
“陛下,近卫军昨夜的举动已经有损您的荣誉和美德,为此臣不得不严肃军纪,斩杀了几位同僚,请陛下降罪。”在控制住局势以后,刘备赶在其他人报告他的擅权行为前,快马进了皇宫,主动向康茂德请罪。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备,康茂德心里充满欣喜,近卫军在昨夜的作为他也知道一二,就在刘备进宫前的一刻,已经有他的密探把刘备斩杀同僚的事情上报,只是他没有想到他刚得到消息,刘备就进宫主动请罪,这足以说明这个东方挚友的忠诚,而他对近卫军的弹压也是为了维护他的声誉。
“起来吧,我的朋友,你并没有做错,那些近卫军士兵已经忘记了他们的职责。”康茂德亲自扶起了刘备,甚至用上了朋友这个称呼,也许此刻在他心里,刘备已经超过了任何人在他心中的地位。
“陛下,臣虽未做错,但是擅权却是事实,还请陛下责罚,否则何以彰显陛下的威严,如今大事已定,陛下正是大展雄图的时候,绝不可因小失大。”刘备依然请罚,他心中明白,大清洗之后,康茂德必定成为众矢之的,他需要在所有人面前营造出和康茂德不合的假象。
在刘备的一力坚持下,康茂德不得不同意对他施以鞭笞之刑,而行刑地点就在凯撒广场,以此彰显他的威严。
刘备的这一次作秀完全达到了他的目的,只是十下鞭笞就把他塑造成了不畏暴君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让那些逃亡的家族觉得自己欠下了刘备的人情,而至于之后康茂德对他的封赏则自动被人当成了一种拉拢,毕竟在如今的罗马城内,如果说有谁能够压得住场面的话,也就只有刘备而已。
当罗马城的政变消息传到阿拉伯行省以后,曹操不由暗自佩服起刘备来,这种心机本事恐怕他也有所不及,不过越是这样就越好。
康茂德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罗马城真正至高无上的主人,元老院被解散,一切典章制度全部参照东方帝国,建立中央集权,而斯多葛学派则孤注一掷地将宝押在了康茂德身上,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西方的儒家,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
如果除去曹操,康茂德手中的近卫军无疑是整个罗马最强大的武力,而且他还有着刘备这个能和曹操对抗的名将,但是对于罗马各行省的势力来说,他们依然选择观望曹操的态度,只要这位小亚细亚实际上的主人有对抗罗马的意思,他们会立刻选择跟随,谋求独立的地位。只不过让所有人失望的是,对于罗马城内康茂德自称皇帝,曹操居然选择了隐忍,他并没有立刻竖起反旗,而是遣拍使节,表示了对罗马的服从。而实际上被他控制的小亚细亚地区的几个行省都是一样跟进,而和帝国有着密约的埃及行省也被孙坚亲自劝服,遣拍了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