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扼守东西方贸易的要冲,敦煌的繁华自然不必言说,而且这里居住着大批有着汉人户籍的外族商人,在这座城市里,罗马人,埃及人,波斯人,印度人,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人都有,而且全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穿着汉服,若不是长相面貌,你绝不会把他们联想到外族身上。
在敦煌,刘武三兄弟再次收礼收得手软,那些财大气粗的商人可比关西的豪族世家们更加大方,虽然他们在敦煌住得很舒服,可是他们也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比如得到更大的重视,能和帝国本土的名门世家联姻的机会,而这就需要天子对他们的支持,很显然交好帝国未来的天子是他们的一条捷径。
夜晚,刘武看着手里厚厚的那叠礼单,想起了在雒阳时,父亲对他说过的那些话,只要帝国强大,那些外族人便会挖空心思的想要当汉人,对此帝国要巧妙地利用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汉人,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大,有着数不胜数的民族,单靠杀戮是无法统治这个世界的,只有文化才是真正的利器,但是没有武力支撑的文化也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刘武忽然明白,父亲让自己去乌孙,便是想让自己明白武力和文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他若是要统治这个帝国,不能一味地靠其中某一样来统治,而是两者结合,而这便是父亲给他出的考题。
放下手里的礼单,刘武看向了身边的荀彧,他知道在自己身边,这个被父皇称为今之萧何的人是他出镇乌孙最需要倚重的人。
“文若先生,这些礼物,你看我该如何处置?”刘武将礼单递给了荀彧。
“殿下,陛下让您出镇乌孙,很显然是要殿下您把乌孙治理好,而这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一路上收到的东西,其实就是陛下为您准备的。”荀彧笑着答道,天子对大皇子的关爱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要治理好乌孙这个地方,不外是如何安抚已经被帝国军杀得破了胆的乌孙人,让他们甘心接受汉化,当个顺民,如今武力压迫这一方面,想必吕布和董卓他们已经做得不错,这接下来就看大皇子如何让那些乌孙人感恩戴德了。
“先生的意思是把这些礼物都换成钱财,然后购买粮食这些生活物资去乌孙。”刘武很快便明白了荀彧的意思,“那么这事情就要麻烦先生了。”
“殿下哪里话,这是臣应该做的。”荀彧躬身一礼后,带着礼单离开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倒霉的马贼
羽林第一军团在敦煌城修整了近半个月,而荀彧也趁着这段时间,将礼单上的物品全部变成了现钱,然后以三位皇子的名义在敦煌城内大量购买各种民用物资,同时委托那些有意结好三位皇子的商人们运送这些物资。
玉门关外,早已不复当年的荒凉,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和修筑道路,刘武他们如今已经不必再为沿途的补给担心,也不用怕会迷失道路,现在西域各地大部分都是帝国本土的贵族们买下的庄园,还有的则是帝国官办的牧场和农庄,每年生产的粮食足够驻扎的帝国军使用,甚至还能储藏不少。
骑在马上,刘武看着队伍后方那些若隐若现的商人队伍旗帜,朝身旁的荀彧问道,“文若先生,那些商人这次不是吃了很大的亏?”荀彧在敦煌时,高价卖出,低价买进,又让那些商人主动承担运送的费用,这一来一去,那些商人起码要赔上不少,可是却仍旧趋之若鹜。
“殿下,可知道吕不韦的故事,对那些商人来说,他们现在恐怕还只嫌自己吃的亏不够大。”荀彧一脸的笑意,商人逐利乃是天性,他们这样做不过是要交好三位皇子,一旦和三位皇子打好了关系,他们今日付出的这区区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我明白了。”刘武点了点头,然后正色道,“那文若先生在敦煌城时应该再多抬些价的。”刘武从小受到刘宏的教导,只是不太知道那些具体的东西,现在被荀彧那么一点破,他马上就适应了。
队伍前方,刘猛骑在马上,撒着欢儿地跑着,他从小性子最直爽,同时也最好斗,而刘宏也是刻意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能,所以他虽然年龄比孙策小,可是两人每次打起来,孙策这个小霸王也是颇为头疼,因为刘猛打起来可不管什么交情不交情的,总之打起架来特别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