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各小国的国王被废除了王位,甚至连贵族的地位都没有保留,但是帝国商会带给他们的各种奢侈品和修建的宅子,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当个富家翁。
仅仅三个月时间,帝国军就在日本列岛重建了新秩序,而帝国本土派遣的第一批官吏和地质勘测队伍也陆续到达,由于日本列岛相对的封闭性,再加上远离帝国本土,因此赵云并没有继续扶植难米波的意思。
整个日本列岛为帝国新增加了四个郡,从帝国本土挑选的精干官吏很快便接管了对倭人的管理,而帝国军则以或五十人或百人的规模进驻日本列岛各地,至于原本打算用来进行长久作战的物资则成了让倭人死心塌地接受统治的重要武器。
到昭武八年末的时候,一份更加详细的报告送到了刘宏的案头,根据初步统计,日本列岛上的倭人人口总计在两百万左右,其中被帝国直接统治的有一百三十余万,剩下的则分布于各地,由于生产力过于低下,帝国本土只要能在三年内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新的四郡太守有能力将全部倭人都置于管理中。
对于日本列岛,刘宏没有多余的情绪,既然已经被帝国所征服,那他所要做的就是保证汉人对日本列岛的彻底控制,拿起另一旁黄河工程和各地水利道路工程的公文报告,刘宏决定在五年之内,从日本列岛征招四十万青壮男性,用于南方地区的建设,同时迁徙二十万汉人男子逐年进入日本列岛,从事农业,至于日本列岛上剩余的倭人男子则全部从事矿产业,日本列岛上丰富的金矿储量对帝国三大银行的作用不言而喻。
半个时辰以后,内阁省得到了刘宏一并送来的报告和批示,对于内阁省的帝国官僚们来说,从日本列岛征召四十万青壮男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从日本列岛上帝国军发回的报告看,那些倭人对于前往帝国本土为奴没有丝毫抵触的情绪,反倒是以此为荣,比起帝国本土境内的其他各族奴隶,这些倭人几乎是最好的奴隶范本,现在让他们头疼的是迁移到日本列岛上的二十万汉人男性,天子的要求是必须是帝国本土的真正汉人,而不是这十几年里并入帝国的新汉人。
要是放在天子刚登基的前五年,内阁省的帝国官僚们并不会为此发愁,因为那个时候中原地区有的是无地的流民以及吃不饱的穷苦百姓,可是这些年,帝国不断向南北和西域三个方向移民,不但早就解决了流民问题,甚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也看上去被解决了,对于目前帝国本土的汉人来说,就算日子过得稍微穷一点,恐怕也没多少人愿意去日本列岛,毕竟那里可是和帝国本土隔着大海。
但是天子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内阁省的帝国官僚们虽然头疼,可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彻底的移民才能让帝国完全占领日本列岛,这个道理他们很清楚,现在西域和辽东就是靠着迁移过去的汉民在一点一点地完全成为帝国日后不可撼动的领土。
刘宏自然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内阁省去处理,尤其当事情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时,对他来说向日本列岛迁徙汉人居住,只是日后帝国全球扩张的第一步,在帝国本土的汉人不愿意再向外移民的时候,他必须要打破那些生活得到好转的普通人小富即安的心态,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闯出去才有更好的生活。
刘宏控制的帝国舆论机器很快便开动了起来,连篇累牍地宣传日本列岛的气候和地理有多么适宜居住和耕种以及迁徙过去的各种好处,然后刘宏更是亲自出面号召帝国的百姓前往日本列岛定居,为帝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刘宏在帝国如日中天的声望和在年轻人心中神一样的地位,让内阁省的帝国官僚们头疼的问题似乎一下子解决了,那些狂热的年轻人主动要求前往日本列岛,为帝国看守这块新征服的土地。
当孙坚再一次带着大西洋舰队和满载货物的帝国商会船队前往罗马时,第一批自愿前往日本列岛定居的五千名适龄青年也登上了帝国舰队,开始了他们的旅途。
对于日本列岛上的倭人来说,去心目中的神国高天原显然比留在本地要光荣得多,当帝国商会公开宣布征召青壮奴隶的时候,沿海地区的生口和奴隶几乎挤破了头,争抢着去帝国本土当奴隶的机会,不得不承认帝国派遣的第一批官员和赵云很清楚自己手上最犀利的武器是什么,在控制整个日本列岛以后,他们并没有滥用帝国本土运送来的粮食,只是让倭人的生活比原先好一些,但是绝不让他们吃饱穿暖,这样一来帝国本土对奴隶管饱的待遇足以让他们奋勇争先。
很快首批五万人的倭人先被运往了幽州,然后再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在扬州等地服役,开挖河道,修筑道路,与此同时,帝国首批迁徙的汉人青年也到达了日本列岛,他们被免去了长达十年的赋税,同时帝国商会还会向他们提供各种农具,耕马,至于土地,更是任由他们挑选。
当然最让这些登上日本列岛的帝国青年们惊讶的是,当地的帝国官员们告诉他们,他们每个人必须娶三个当地女子,那么先前给予他们免除十年赋税的条件才会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