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枢密院内,再次忙碌了起来,才刚回到雒阳的荀攸必须再一次离开,前往乐浪郡,他决定亲自随同帝国的舰队出海,只有这样他才有把握制定出有把握的作战计划。

三天后,荀攸的宅院内,在已有些暖意的春风里,荀攸喝着荀彧亲手所泡的青茶,不由感叹自己也许又要有很长的日子不能再喝到这样的好茶了。

“公达,这一次去乐浪郡,你要多注意身体,大海可比西域的戈壁沙漠更加可怕啊!”荀彧往空了的茶盏里倒满以后,朝辈份上是自己的侄子,但实际却比自己大了很多岁的荀攸道,荀氏一门中他唯一能谈得来的就只有荀攸而已。

“我知道了,叔叔。”荀攸依然保持着礼数,荀氏的家风如此,而他又是一个恪守规矩的人,虽然荀攸数次让他直接称呼他的表字即可,但他依然如故。

“叔叔,三皇子病情怎么样?”荀攸问起了生病的三皇子近况,可以说对他们这些忠于帝国的臣子而言,天子的三位皇子是他们最关心的,毕竟前代天子都是没有子嗣,被外戚所立,这也导致了帝国的衰败,现在谁都希望天子的子嗣兴隆。

“已经无事了。”作为刘宏身边的近侍,荀彧也是能经常接触三位皇子,对于三位皇子的状况非常了解。

“那就好。”荀攸点了点头,如今天子只有三位子嗣,大皇子刘武是皇后所生,二皇子刘文则是蔡贵妃所生,至于这一次生病的三皇子刘猛则是卞贵妃所生,三位皇子都还没有长大成人,可谓是一点疏忽都不可以出。

“叔叔,陛下还是没立太子的意思吗?”想了一下后,荀攸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朝廷里不少官僚都是希望天子能尽快确立大皇子太子之位,都认为储君之位空悬不是件好事,在这一点上他也是同样这样想的,只不过天子似乎不愿意早立太子,已经数次回绝了大臣们请立太子的提议。

“陛下实际上是把大皇子当作太子来培养,不过陛下对于太子之位,并不主张立嫡长,而是倾向于立贤,在三位皇子成人以前,陛下恐怕是不会轻易册立太子的。”荀彧知道荀攸是希望早立太子的,不过他跟在刘宏身边时间长了,也认为太早确立大皇子的太子之位不是件好事。

一直以来,皇子出生以后,都是分开居住的,不过刘宏却是让三个儿子住在一起,反正皇宫牢牢地控制在他手里,没人敢把这事情外传,总之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不会像历史上那些为了皇位而互相陷害的皇子们一样。

从荀彧那里多少了解到三位皇子的情况以后,荀攸也不再询问了,总之他是多操心了,关于立太子一事,天子自有打算。

“对了,说起来大皇子已经四岁了,最近几位大祭酒们正为了教导大皇子的经筵之位吵得不可开交呢?”荀彧和荀攸说起了最近的趣事,本来大皇子从懂事认人开始的时候起,就是天子亲自教导,不过现在大皇子都这么大了,自然需要多请几位老师,那矛盾就自然产生了,帝国大学里的大祭酒哪个不想做大皇子的老师,虽然说像郑玄,陈嵳他们都是德高望重之人,可是不代表他们就不淡薄名利,只是普通的名利他们不放在眼中罢了。

“那有结果了没?”听到荀彧说到几位平时德高望重的大祭酒们居然为了当大皇子的老师而起了争执,荀攸不由觉得非常有趣,帝国大学他以前也待过,在他的印象里,能够被称为大祭酒的可都是涵养极好的人,他倒是实在很想看看他们吵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还没有呢?”荀彧摇了摇头,天子的意思是大皇子的老师里,不能全是讲儒学的,一个就足够了,而且占用的课程也不能太多,基本上天子为大皇子安排的课程里儒学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这样一来的话,像其他学科的大祭酒都有机会给大皇子上课,那竞争自然就是更加激烈了。

“其实也不必争,照我看,让大祭酒们轮着教导大皇子不就行了。”荀攸有些不太理解那些大祭酒的争吵。

“这个的话,其实是。”荀彧看着有些意外的荀攸,笑着答道,“陛下说了,大皇子学的每一门科目,都以一位大祭酒为主,其他的为辅,这才是引起争吵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