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就在刘宏为着罗马人的到来,打乱了他原本的海军建设的步骤时,扬州,得到他命令的长江水师已经在甄选舰只,从秦末以来,帝国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一直都在飞速发展,而作为其中代表的就是楼船这种巨型舰只,不过楼船虽然强大,但是却并不适合远洋航行,抗风暴能力很差,只能适用于江河之中,不过作为陆权霸主的帝国,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海战,所以楼船的这种缺陷并没有得到重视。

刘宏登基以后,忙着署理内政,和解除北方的威胁以及经略西域,至于海军的建设实际上是被他放在日程表后面,建立海军,首先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这可不是他一个人说要发展海军就行的,在他的设想中是大运河开通以后,刺激南北之间的经济流通,同时加大南北两端的建设,造成更加庞大的经济循环,促进海运贸易,只有这样发展海军才是水到渠成,不然的话他一开始就强行建设海军,投入大笔资金,难道就是去用来打日本列岛和琉球,那些地方现在全都是些不毛之地,而帝国的政治经济也没到可以大规模朝外殖民的地步,直接建设海军就是舍本逐末,所以他选择了基于稳健的渐进行发展策略,让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在楼船的基础上研究建造出明代的九桅宝船,在交州部署军队,控制海岸线,同时勘探地形,为建造港口城市做准备,至于原本旧时代的水军则整编成长江水师,先对原有的楼船进行改造,使其适合近海航行。

其实新整编的长江水师还不到两年时间,因为从一开始帝国就把重心投入到陆军上面,只不过随着大运河航道的开通,长江水师才陆续得到了军费投入,而主要的也就是用于对旧有楼船的改进,同时建造新舰,为建造九桅宝船积累经验。

明朝的九桅宝船可以说是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战舰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船舰,虽然将其建造出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对于有着刘宏指点的帝国学者和造船工匠们来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毕竟在历史的轨迹中,在汉朝楼船出现以后,中国的船只建造直到宋朝才重新有了发展,而明朝则是前人的基础上对楼船加以改进,才制造出九桅宝船,刘宏虽然不懂造船,可是学习历史的他至少知道中国历史上船舶的发展和各项领先于整个时代的科技,他并不需要告诉帝国的学者和工匠们怎样制造,他所要做的只是启发,告诉他们可以对船体进行增加和改造,并不需要他画出具体的图纸,帝国的学者和造船工匠们自然会自己去琢磨该怎么做。

长江水师一共拥有七艘大型楼船,其中两艘是新造的改进型,主要是提高了船只出海以后对风暴的抵抗,所以当刘宏的诏命到达以后,这两艘被命名为飞云和盖海的新舰被派往了交州,至于其他五艘楼船,除了改装过的两艘以外,其他三艘就算是在长江口遇到大风暴也是有翻船的可能,自然是只能在内河用来训练士兵。

当飞云和盖海前往交州的时候,在日南郡的罗马人除了那些得在滩涂上扎营的商人在抱怨着自己上当,其他人则是享受着东方帝国丰饶的物产,至少住在军营的使团众人,可以穿着丝绸衣服,使用精致的瓷器,喝着从来没见过的茶叶,从安东尼那里了解东方帝国的各种风俗和情景,而那些学者则是专心致志地学习汉语,希望能早日看懂东方帝国的书籍,事实上当这些来自罗马各个行省诸多学派的学者看到孙清私人的藏书时,几乎惊讶得说不出任何话来,直到过了很久他们才争相赞美起这伟大的‘神迹’,然后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如何使用毛笔纸墨,厚着脸皮向孙清和教导他们汉字的帝国军官讨要纸张和茶叶,在他们看来塞里斯的学者实在是太幸福了,提神清脑的饮料,便于书写的纸张,还有穿着舒适的丝绸衣服,精致的器皿,而且这还是东方帝国的蛮荒边境,真不知道到了东方帝国的繁华地区又是怎样的光景。

第一百六十八章 哈汉

帝国交州日南郡,羽林第三十军团,第九旅驻军营地,佩伦尼斯和身边的部下,看着面前排成五列的塞里斯士兵手中执着的十字弓,目光中透露着恐惧,就在刚才这些塞里斯士兵为他们演示了他们手中称为‘弩’的远射兵器的威力。

在短短的片刻间,二百五十名塞里斯士兵手里的‘弩’就宣泄出了七百五十枚箭矢,精准地命中了两百米外的目标区域,这种可以一次击发三枚箭矢的‘弩’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过了佩伦尼斯和他的部下以前所知道的任何一种单兵远射武器。

走到远处的蒙着牛皮的木靶处,佩伦尼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拔下射入的箭矢,他花了不少功夫,才让孙清答应给他演示了‘弩阵’。

看着手中做工精致的三棱锥形纯铜箭头,佩伦尼斯忽然觉得东方帝国比他想象中更加强大,虽然武器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支军队,可是他必须承认,如果罗马军队遇上塞里斯人的军队,起码在短兵相接前,所受到的损失将是他们过去在战场上遇敌时的三倍以上,而且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罗马唯一能够用来对抗这些远射武器的只有奥特加弩炮,不过弩炮是攻城武器,根本不可能大规模使用,而塞里斯的军队可以轻松地组织起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弩阵,光是用想的,佩伦尼斯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和塞里斯军队的弩阵相比,那些帕提亚弓骑兵手里的弓箭简直就和玩具一样。

对于佩伦尼斯想要得到一具大黄参连弩的请求,孙清断然拒绝了,给这些罗马人演示弩阵,展现帝国军力,是经过天子和枢密院授意的,不然的话,就算佩伦尼斯再请求他也不会让一个队的士兵专门为这些罗马人演示弩阵。

虽然不能得到一具十字弓,但是佩伦尼斯和他的士兵得到了试射的机会,当他们扣动悬刀,感觉着弓弦传来的震动感时,都是看着呼啸而出的箭矢很快消失在远处而感到惊讶,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士兵,虽然只是一次试射,可是他们却明白,只要箭矢足够,塞里斯人的弩阵配合上他们其他的兵种,可以轻松地击溃同等人数下的罗马军团。

佩伦尼斯得出了一个沮丧的结果,不过他很快庆幸,东方帝国距离罗马是如此遥远,拥有这样一位强大的盟友,是罗马的荣幸。

看到佩伦尼斯他们眼中露出的敬畏,孙清想起了细柳营里曾经流传很广的一句话,绝世名剑,只有当它躺在鞘中时,才具有最大的威慑力,一旦拔出来,也不过只是一把锋利的剑而已。

夜晚,佩伦尼斯在点着的烛灯照明下,写着自己的日志,虽然他还是不太习惯使用毛笔,不过却已经可以用毛笔写出流利通畅的拉丁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