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鲜卑人的大军撤离高昌壁前往敦煌时,只剩下了车师三国的军队继续围困,由于时值冬季再加上黄忠当时得到的军令只是协助袁绍坚守高昌壁,才没有出城和他们交战,而这些不明白状况的车师人就一直围城,直到鲜卑人十万大军尽数折于敦煌城下时他们才吓得连忙撤军,各自回了自己的都城死守。
而车师三国撤军以后,车师后国很快国内便发生政变,原国王被杀,头颅被送去敦煌请降,而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则是被得到军令的黄忠和袁绍派兵开到两国城下,威胁两国交出各自的国王,否则城破之后满城屠尽,鸡犬不留。
若是单论野战,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便是倾国之兵也不够袁绍和黄忠打的,可他们若是选择坚守城池的话,以两国王都交河和后城的城防规模,帝国不出动五万以上的军队是绝难在短时间攻下的,不过敦煌城外一战,帝国军横扫鲜卑人的战绩早已让车师人吓破了胆,再加上有车师后国的例子在,只是几千人的帝国军在交河和后城外摆下阵势,不到十天的时间,两国的国王就被绑着送出了城,西域各国的王政不彰,兵权也多半分散在贵族手中,所以袁绍和黄忠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地收复了两国。
李儒这次除了出使车师后国,另外也是来处理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这两国国王,这一次西域各国背叛帝国,车师后国是主谋,至于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可以算胁迫,当然这里面也不乏些其他的原因,不过很显然天子并不想追究两国,想到自己手里对处理两国国王的四道诏命,李儒就不由不佩服天子的手段。
高昌壁作为帝国在西域的据点,也曾经在和匈奴争夺西域的拉锯战里屡次失去过,不过自从窦宪勒石燕然,北匈奴彻底被击垮以后,高昌壁就一直掌握在帝国手里,只是刘宏之前的孝桓皇帝时代,帝国国势衰弱,高昌壁也连带败落,但是这八年多以来,随着袁绍的十六军团进驻,倒也慢慢恢复了繁荣,城里也有近万人居住。
李儒和张飞关羽他们进城的时候,倒很是受了一番欢迎,虽然城里住的大半都是车师人,可是在帝国军于敦煌城大破了鲜卑人,加强了对高昌壁的控制以后,这些车师人多数都把自己当成了帝国一边治下的百姓,反倒是对自己出身的车师都尉国没有了忠诚心。
入城时,听着那些夹道欢迎的车师人喊着腔调各异的汉话,张飞忽然觉得这里的车师人似乎也不是那么讨厌了,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人类对于强大有着天生的向往,尤其是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而对于车师人来说,他们本身并没有自己是一个车师人的概念,他们有自己的家族和部落,对他们来说自己原来只是处于某位国王的统治下而已,而现在他们居住在高昌壁,受到帝国的统治,生活比起在国王的统治下还好一些,自然很容易把自己划到强大的一方去。
不独车师人,整个西域都是这样的状况,就连帝国在刘宏以前也是这个样子,老百姓们只是把自己当成刘汉王朝统治下的一人而已,也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只不过这几年刘宏明确了这些东西以后,帝国的百姓才开始接受这一切,虽然刘宏利用宣传这些概念将自己和国家绑在了一起,可是越来越多的士人开始接受国家和民族这两个概念,尤其在帝国军中尤甚,每个士兵都会在军旗下宣誓效忠大汉,效忠帝国,效忠天子,而这个顺序恰恰是民族,国家,领袖,虽然这看上去乎体现不出什么来,可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排序自有其作用,只不过现在的刘宏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所有人而已,在他之后的继任者若是不能比他出色,是不可能达到他这样的高度的。
热闹的入城式后,在安置了车师后国的使团后,李儒便找到了高昌壁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袁绍,这一次战争以后,帝国已经确定要将高昌壁正式作为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很快就会有文官到任,到时候袁绍只是作为军事统帅驻留高昌壁。
军帐内,看完李儒带来的密令以后,袁绍直接销毁以后,就派人带车师都尉国和车师后城长国这两国的国王前来。而李儒则是趁着这段时间,看起手里关于这两位国王的资料来,他所关心的只是两人被关押以后的表现,天子给他的命令是,如果这两人属于那种贪生怕死,没有多少能力类型的国王,就宣读赦免他们,并且继续支持他们做国王的两道诏令,而如果他认为两人有威胁的话则宣读处死两人的诏令,总而言之,这两人的命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很快李儒就看完了资料,这两个国王也基本上都算是没有什么能力的类型,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给国中的贵族绑着送出城,至于贪生怕死,两人被关押以后,仿佛是认命一样,从资料上看不出他们具体的品性,只有等他亲自观察了。
李儒刚放下手边的资料不久,两国国王就被人带来了,两人似乎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倒是没有充什么好汉,只是安分地跪下准备行礼,不过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还没有跪下就被帐中穿着大汉文官服饰的陌生男子阻止了,他们只是站着行礼之后,甚至得到了座席。
李儒对于自己的相人之术还算有些把握,像他和贾诩这样的人都是靠揣摩人心的谋士,只不过贾诩比他更强一些,但是对于面前的两人,李儒自问还是自己可以一眼看穿的人,这两人不是不贪生怕死,只不过是知道必死,不想多受皮肉之苦而已。
车台和乌贵有些受宠若惊地坐了下来,自从被国内的贵族给出卖以后,两人便已经认命,所以被带到高昌壁以后,一直都很平静,而袁绍的性格也比较宽厚,没有为难两人,虽然是被关押起来,可过的还不算太差。
“两位国王不必太紧张,天子明察秋毫,已经知道这次的事情其实两位国主只是受了国内浮屠教僧人的蛊惑和鲜卑人的胁迫,两位大可放心。”李儒的话一出口,立刻让车台和乌贵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听着李儒的解说,车台和乌贵欣喜若狂,他们不必死了,而且还有机会重新回国当国王,人生大悲大喜,莫过于此。也许是被手底下的贵族出卖,在高昌壁开窍的缘故,两人在听完李儒的解说以后,都是跪在地上,朝着东面叩头不止,口中拜谢着天子恩德,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是被那些贵族出卖的,若是想回去做国王,便只有借助帝国的力量,才能铲除这些叛徒,否则的话,即使他们回去了,也活不长久,所以两人都是决定投靠帝国,抱紧大汉天子的粗腿,经历过死亡阴影的他们太珍惜这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