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整个凉州和三辅地区,刘宏一直都进行着军备囤积,在他的蓝图里,西域是必须征服的地方,因此从建宁元年以后,当山西地区经济开始好转,他就开始让当地将每年的三成税赋折算成各种军事物资就地屯留,同时每年向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输送各种物资,提前进行战争准备,建宁四年以前,各种物资的屯留数目并不是很大,不过建宁四年以后,整个山西地区的经济在他的休养生息政策下,屯留的物资便大幅度增加了,而这也是他敢于直接在面对西域各国的背叛时,做出征讨的决定。

从三辅到凉州边境,兴建的军事物资仓库,形成了一条通道,可以供帝国部队快速行军,同时也不会骚扰当地的百姓。

进入凉州地面后,羽林第一军团便时常会遇到放牧的羌人牧民,不过这些羌人已经大部接受了汉化,会说一口带着雒阳腔的汉话,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凉州种植牧草,圈养牛羊马匹,把孩子送到雒阳派遣的太学生开的学堂,自己也皈依了道教,成了道教徒。

可以说刘宏对于凉州的羌人比起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要优待得多,虽然这让帝国内部的一些激进分子有所不满,可是刘宏仍是执行了下来,因为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相比,这些从高原上下来的羌人此前根本没有统一国家的历史,而且文明更加落后,只要展现出绝对的军事优势,再加上公平的政策,他们被汉化的速度是很快的,不过这并不代表凉州所有的羌人全都能享受这种待遇,刘宏始终相信只有比较才能让人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因此那些通过战争被俘虏的羌人则成了很好的对比参照物,凉州除了三十万正式加入或即将加入汉籍的羌人以外,还有二十多万的奴隶作为苦役在凉州大地修建道路,尤其是武威通往敦煌道路就有十二万的羌人奴隶。

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星们得到的第一次教训

十一月初,跋涉了近半月时间的侍从军官团终于在期限之内赶到了金城郡,而这时和羽林第一军团重骑兵主力汇合的刘宏反而落在了他们身后,不过在见识过羽林第一军团的精锐轻骑的行军速度以后,吕布他们都是把这当成了刘宏对他们的鼓励。

看着就在不远处的金城,吕布等人并没有放松下来,因为他们还有一关未过,若是他们不能通过羽林第二军团的校检,他们仍旧不能得到出战的机会。

“还有一天时间,不如先行修整后再进城。”刘备策马到了吕布身边,这半个月跑下来,马匹倒是还好,可每个人都是一直紧绷着根弦,生怕会误了日期,如今金城就在眼前,倒是可以放心下来休息,到时应对羽林第二军团的校检也多些把握。

“你说的也有道理。”看了一眼嘴角总是露出钢铁般冷光的刘备,吕布沉吟了一下后,同意了他的建议。

在吕布下令全军驻扎休息后,高顺依然像行军时一样,主动带着部下担负起警戒来,他记得王越出发时说过,离开雒阳,他们就等于踏上了战场,虽然不知道第二军团会采取何等方式来考验他们,可是高顺觉得按照平时训练时那样做不会有错。

“装腔作势的家伙。”看到高顺带着人离开营地,张飞不由嘀咕道,对于军纪有着近乎苛刻标准的高顺这一路上找过他不少麻烦,虽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不过张飞还是对高顺腹诽不已。

带着人扎好营地后,关羽依然是擦拭着自己的偃月刀,而其他人则是讨论起了这一次战争,毕竟对这些整日在细柳营里的军官来说,他们曾经无数次将西域作为假想敌在脑海里推演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战役,挡在帝国军队面前最大的难题不是西域各国或是草原人的军队,而是陌生和恶劣的荒漠天气以及地形,虽然帝国军队的战力强悍,可是比起那些天生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来说,在大漠里生存能力绝对比不过他们。

关羽并没有加入到讨论中去,事实上帝国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优劣在建宁三年以后,已经被讨论得太多,游牧民族对帝国军队的唯一优势就是大规模的骑兵机动,可以通过时间差,以多打少,形成局部的压倒性优势罢了,真地明刀明枪地对打的话,他们几时打赢过,帝国对草原的征讨失利,大多都是败给了那宽广贫瘠得可怕的草原战略纵深。

这一次西域战争,只要按照定下的堡垒推进战术打就行了,在关羽看来,那些同僚讨论的话题并没有实际意义,什么斥候侦查到其主力以后,利用骑兵快速推进,直接打歼灭战,他们以为西域是什么地方,可以来去自如。

低笑了一声后,关羽再次仔细地擦起了自己的刀,性格高傲的他不屑去争论什么以显出自己的高明,在战场上斩杀敌军大将才是他该干的事情,虽然对天子御赐的偃月刀爱不释手,可是关羽对于自己的坐骑却不太满意,尽管他骑乘的是和羽林第一军团使用的相同的汗血马,但他心里清楚,这些汗血马并不是真正的汗血马,只不过是用皇宫马厩里的汗血马和西凉马培育出来的战马,比起纯种汗血马还是差了些。

对于武将来说,神兵宝马就是他们仗之以横行战场的利器,所以关羽对吕布的赤菟总是会露出让吕布很不舒服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