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害怕,我家公子给你女儿在教坊司安排了份差使,到时候你也不必担心那丁公子来找你麻烦。”王越看到卞和眼里露出的惊惧,笑着说道。
“教坊司。”卞和愣了愣,过了会才想起来,这教坊司不就是宫廷乐坊,自己女儿进了教坊司,那丁公子绝不敢来找麻烦的。
“大人……”卞和很想问王越,他口中的公子到底是什么来头,心里也好有些底。
“不该问的别问。”还未等卞和把话说出来,王越就喝住了他,天子出行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是,是。”卞和唯唯诺诺地答道,现在他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白天那位一直没有露面的公子绝对是个大人物。
王越离开后,卞和走进了内房,看着只有十三岁,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卞玉道,“玉儿,咱们这回遇了贵人,爹以后不再让你接客了。”
“爹,是白天那位公子吗?”卞玉看着父亲,想到了那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公子,当时她躲在车里,只听到那个冷峻的声音。
“就是那位公子,他把你安排到了教坊司。”卞和点了点头,“你进了教坊司,说不定有机会能见到天子,你说到时……”说到这里,卞和看着女儿,叹了口气,他们这种倡家,虽然说是卖艺不卖身,可是在世人眼里,仍是贱业,女儿能进教坊司,比起那些最后被逼为娼的人家已经是好了太多,他不该有其他妄想的。
一个月后,华佗等人用了两年多功夫撰写的外科医经终于成书,刘宏立刻将这部医经送进印刷坊,印了五千部后,诏令各地郡国兵部队的军医上雒受教,同时又在各地发榜,招收愿意学医的儒生进太学。
而此时的太学在刘宏大刀阔斧地改革下,已经渐渐摆脱了过去僵化的机制,如今太学里,设立数座别府,专门研究术数(数学),机关(物理),丹道(化学),刑名(黄老法家),管子(经济)等学问。
半个月后,太学,当天子的车驾到达时,前来相迎的蔡邕等人都是不太明白天子今日怎么如此大张旗鼓地驾临,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
“今日朕来此,是为了医学别府开院而来。”刘宏看着有些疑惑的郑玄和蔡邕等人道,“昔日神农氏尝百草,开医术一道,惠及后世,朕以为将医者视作贱业,实为不妥。”
“陛下所言甚是。”郑玄等人倒没有反对,反正自从印刷术出现以后,整个帝国的知识分子争论工匠,医术这些曾经被他们歧视的东西已经三年多了,现在随着太学里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向各种学问研究,基本上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虽然儒学还是修身治学的根本,但是像医学,机关这些学问也该得到重视。
华佗等人都是没有想到他们开院授徒,天子居然带了帝国最负盛名的学术宗师们一起过来观礼,都是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他们以前平时行医的时候,虽然被百姓所称道,可是在那些士人眼中,他们依然只是群操持贱业的人,表面上求医的时候对他们也算尊敬,可是骨子里却是瞧不起他们的。
在刘宏亲自主持了医道院的开院仪式后,医道院在太学生心里头份量重了起来,对他们来说天子如此重视医学,他们有空时来学习一下也是好的。
趁着郑玄他们都在的时候,刘宏将华佗他们写的外科医经一人发了一部下去,同时让华佗和那些研究外科的医者上台讲学,普及一下一些在当时人眼中看上去可能是很荒谬的医学常识,比如人是靠大脑思考,而非用心等等。
很快随着华佗的讲解,医道院内的气氛就热闹了起来,一些不同意华佗他们观点的学者当场就和华佗还有华佗的那些同僚争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