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色已晚,我等先去驿馆,明日再出城迎接天子。”刘倏看向了曹节,他知道这个自五侯后宦官中最杰出的人物心里在动什么心思,很明显新天子虽然只是少年,但绝不是一般人,曹节想必烦恼得很,想到这里,光禄大夫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不可察的笑意。
“刘大夫说的是,那我等就不打搅了。”曹节并没有发刘倏那隐晦的嘲讽表情,只是点了点头道,目光颇有深意地落在了新天子的乳母身上,这个目光中透着对权势渴望的女人也许值得结交。
第二日,天才刚亮,刘倏便和曹节起了身,带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前往刘宏所在的草庐迎接这位少年天子。
“老师,外面来了好多人马,说是要迎接您去雒阳做天子。”高虎有些结巴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和平时稳重的样子大相径庭。
“慌什么。”刘宏看了眼自己最器重的大弟子,喝斥道,“你这个样子,今后如何做得大事。”话音未落,屋外已经响起了大队人马的车辙声和马蹄声。
“继续念你们的书。”看着草庐内一个个发呆的弟子,刘宏动了真怒,这些人都是他日后的依仗,想要剪除外戚和宦官,还得靠他们。不过这个世上能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人实在太少,这些原本只是一心向学的年轻人也同样如此,一下子成为了天子门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实在是难以自制。
尽管刘宏此时不过是十来岁的少年模样,可是六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威势,是以才能让这些留在他身边的弟子真心奉他为师。
见刘宏声音冷冽,那些弟子们连忙收摄心神,强自压下了心头的那股惊骇和狂喜,他们知道只要老师成为天子,那么他们这些弟子必将受到重用,此时若是惹得老师生气,不异于自毁前程。
当刘倏和曹节走入草庐内的时候,两人同时都是眉头一皱,他们所要迎接的少年穿着一身孝服,神情平静,没有一点即将成为天子的喜意,曹节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个眉目冷竣,眼神含威的少年让他有一种隐隐的不安,立一位少年天子,是因为少年心性轻佻,容易受到诱惑而方便控制,可是眼前即将成为天子的少年看上去却比大人还要沉稳三分,这着实是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刘倏看到曹节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心中却是冷笑,在宣读了太后的诏书后,便要让随行的宫女和内侍为刘宏换上天子的冕服,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已经成为天子的刘宏竟然拒绝了,坚持要等半个月后亡母的祭辰过了再走。
“陛下仁孝,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等上半个月也无妨,可是曹节和刘倏都不约而同地开口劝谏道,但是在刘宏的坚持下,他们最后只能让步,将随行的人马驻扎在了刘宏封地的庄园里。
在半个月的等待内,天子为亡母的祭辰而推迟上雒的消息很快便从安国县开始向各地传了开来,而那些造访过刘宏的游学儒生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都是血脉沸腾得不能自已,在所在的地方大肆宣扬着天子的不凡,他们当中那些曾经不同意刘宏对经书见解的人更是立刻改弦更张,成了天子学问的忠实传播者和捍卫者,不少人甚至以天子门生的身份自居,准备行李打算上雒去参拜成为天子的老师。
于是当天子车驾起行时,几乎沿途的所有百姓和士绅都知道新天子是位仁孝英睿的少年。
从安国县开始,一路通往京师雒阳的官道上每日都挤满了前来争睹天子威仪的人群,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也许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机会能看到天子,尤其是那些遭到禁锢的在乡党人,这位传言中的新天子让他们振奋不已,对他们来说,新的天子代表国家新的开始,他们期待新天子能扫除阉宦奸邪,让忠直才干之士重回朝堂,再现大汉昔日的治世。总之,当刘宏上雒时,人们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渴盼和欢喜的心情,至于对死去的皇帝刘志,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哀戚之情来。
而这一切都在刘宏的预料之内,被追谥为孝桓的大行皇帝刘志生前宠信宦官,党锢之祸更是让人愤毒,当他死后,人们自然会期待新的天子,而他便是利用这一点为自己造势,相对于宦官集团和外戚,只是落魄亭侯子弟出身的他在刚成为天子的这段时期内并没有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就需要巨大的人望,来使朝堂和军队中的忠臣倒向自己,而不是依附窦武这个有着士人名头的大将军。
尽管初春的寒意仍浓,可是却挡不住沿途官道上百姓的热情,他们穿着整齐的衣服,捧着香花,不少老人更是让子侄辈摆出了香案,向天子的车驾顶礼膜拜,祈求天子能庇佑国家。而那些在乡的党人们则是奋力地挤向官道,想要看看新天子是否真地如传言中所说那般,对于这些曾经和宦官集团周旋的党人们来说,他们远将国家看得胜过自己的性命,他们太需要一位能使大汉再次兴盛的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