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

其实按老曹所言,王家绝对无条件接受。我捐也罢,你买也罢,都是留名传颂的好机会,现在巴不得有给家族加分的机会,能把王家的名字和京师周边救灾大业刻画在一起,就凭这一点往后就没人敢小窥,我做梦都笑出声来。

可老曹明显没有李治奸诈,他一厢情愿的说辞被众大佬打上脑发育有缺陷的标志,但说辞还是被老奸巨猾的李治变相的接纳了。就在曹弱智被传进大内两个时辰后,睿智的李治陛下将这个无理建议变成李家的不世功德。

由内府出资,不计成本最大限度的收购长安民间多余出来的棉制品发放灾区;而工部则军供优先,无论长安还是陇右的作坊不得丝毫懈怠,不参与或量力而行的参与救灾。救援、军备两不误,都不能轻慢,这才能彰显大唐的国力,彰显皇家的气度,彰显圣上的英明神武。

老曹自然没从圣上面前讨得半分好处,还被叱责一番,虽然委屈还是在街头坊间留下点好官声,至少人家哭了嘛!可王家招谁惹谁了?一个哭街一个作势,有钱了不起啊?内府拿钱不当钱可以,多少给王家个露脸的机会也成。你一句最大限度收购长安民间剩余棉制品就跑来高价购买,好像工部尚书一心为民不畏强权,李家不惜吃糠咽菜拿私房钱救民于水火,只有王家趁灾起价的发国难财,还高价。欺负财迷也没这么损的。

这不行!连见钱眼开的颖都不答应。的确是高价,内府虽然霸道还知道一诺千金的道理,比市价还高了一成。你仗势欺人可以,不能依财欺人,堂堂王家还没把万把贯的小钱放心上,老子早就不是得几千贯就兴奋满地打滚的时候了。谈钱就俗了,看不起一身铜臭的低档人。没素质!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一个国难当头勇于挺身而出的人,一个拥有封建主义大家庭最高觉悟的人,王修,王子豪,请大家记住他,一定记住。

“万五千多贯。”颖肉疼,摸索了账本久久不愿合上,用尽力气地盯着上面的数字,最后一眼。

“别小气,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牛毛出在牛身上,光名声不止这个数,往后都能从这上面找回来。”一笔钱而已,说白了就是一堆还没换成钱的半成品。换回来的是民间信任,朝廷信任,甚至是皇家信任。这不是叫损失,无价的无形资产。世间没比这个更有价值的了。

“就怕人家不答应。咱家可没和李家抢好处的本钱,话若说得不好还给人诟病,善举变了笑柄得不偿失。”

颖这话我早考虑过了。当然不能和皇家抢风头,也不能让朝廷觉得你人来疯,不识好歹。单单一个王家出头是自不量力,若三两家大户绑一起表态就不同了,这点上崔彰和我一样着急。

崔家名下的几处商行也面临同样的抉择,棉货卖给内府就等于甘拜下风,让内府占了这次便宜就算缴械投降了。这哪是救灾,简直就是一次霸王式商业运作,往后能见光的角角落落都贴了内府标识,别家商务运作转入地下?

我不想去找甘蔗他妈,这种丧尽天良的坏主意打鼻子一闻就是兰陵长公主杰作,还挑不出短来,就差逼大伙纳头便拜高喊“主公”万寿无疆了。

和崔彰合计合计,俩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如今一起时候说话都没了禁忌,这灾区是支援定了。两家赈灾物资打成硬包,一车上放两包,全庄的推车、牛车、马车全动用,不够的周边庄子强借,每包上插面角旗,端正的四个大字,支援灾区。

两家同时预备好,内府这边一来就利马启程给送过去。王家这阵势给内府管事吓一跳,话还没说完这边已经开拔了,呼啦啦百十辆车排了两队给道上挤满满,你说送哪就送哪,不耽搁,不谈钱。

天司院门口,崔、王两家车队一碰头,这场面宏大啊,天寒地冻的百余壮汉们下车膀子一抹全精精的键子肉,卸货搬货一个个蒸汽缭绕。内府上几个管事都跑来了,哭笑不得地打躬作揖,谢也不是,求了收钱也开不来口,那边义正词严都说了:学习圣上好榜样;你给钱试试。

前脚没走了,凑热闹的也来了。送竹器的,送咸鱼的,送莲菜的,热腾腾端盘饺子边看热闹边吃饭的,内府大管事见事不妙消失了,留下老二、老三生不如死的强颜欢笑。你惹谁?竹器不要了,说用不着?程家面子那么好驳的?送咸鱼的缺德了,公羊家里从来不出好东西;莲菜不知道谁拉来的,质量上乘,我回家时候随手提溜了一根大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