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派?谁说要摊派?”这几天农学上忙得不可开交,既然和四家有了盟约,又都是信得过的人,就把陇右筹备工作交给颖来办,谁知道大伙开始摊派壮丁了,进度快得有点……
“都商量定了,不是你们老爷们都过去商谈过了嘛。这次由屈、梁两家夺牵头,为无依靠的流民着想,专门起了奏折上去。”颖说的奏折,仿佛是自己亲手呈递一般,“按照此次出塞人数的十倍迁徙,听说京城里顺降高丽贵族也有意随同一起出塞。”
大移民啊,可怜的,高藏在长安憋不住了,想借了这个声势赶紧出去透透气。说起来迁徙流民,按京里这帮混蛋看就是照蓄奴看待了,工钱估计不太可能,人多时能保证口粮,不过总比待在安东等老梁过来砍脑袋强,就是不砍,也有饿死冻死的可能。
也好,辽东本就寒冷,那些难民估计能适应西北的生活,至少比关内人耐寒得多,也算暂时解决了劳工问题,就是做法有点卑鄙,我还得适应。
第二百五十二章 间谍
效率就是竞争力,延长产业寿命的关键,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生产工艺,缺一不可。
达莱逐渐领会贯通,相信在伟大领袖王子豪的指引下她会天天向上,可领袖已经等不及了,因为领袖的商业伙伴隔三岔五地上门催促,产销不成比例,难以维持日常销售,做生意就是怕缺货。
大家都很卖力,没人偷懒,可生产工艺太原始,线篦开合,织梭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一下午功夫就没见布匹增长多少。钱都其次,老是不能按时交货,让人家买主无限期地等下去,损失的是信誉,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生产工艺要跟上就得有大笔的科研经费投入,经费啊,王家不是投不起,是实在不愿意,颖头一个反对。又不是秘方秘制,作坊里你走了她来,换工人比换衣服都勤快,前后就那几样东西,瓷笨点的三五月,灵醒点的三五天,该学的都学了。投大把资金搞技术革新,行家三五天就会融会贯通,回家原模原样就仿制一套,先不说钱花得可惜,人家内府财大气粗,学了你东西回过过头拾掇你,不等于造了快刀送对头手里砍自家脑袋?
“不能再拖了,照这么下去,前次的客户都跑了内府那边……”崔彰敲打着扶手,忧虑道:“虽说这几年不愁卖,可一旦给商户们落了这坏印象,往后几年棉花多起来,内府上凭借头几年竖立的声誉,一准就把咱两家从棉织业里挤出去。”
“这……”我哑口无言。崔彰说的是长久话,客户就是老天爷,供不应求时候卖家拽,可给往后却留下了祸根。“内府也就一个作坊吧?”
“可人家偏偏产量比咱高啊。”崔彰不甘心地朝掌心砸了一拳,“您王家的作坊小弟看了,连轴转起来没停过,按说就算比不上内府,也不该差得太多……”
“有差距?”自打春后,农学里多项攻关项目在充实的经费支援下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根本没时间照应家里的产业。可差距,我还从没想过和古人有过差距,可以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有!”崔彰点点头,指了指桌上两份资料,“见不得人的事,也是偷鸡摸狗弄回来的。一份您王家的月产量,一份内府上的。从年关上两家还差不了多少,兴许咱还比内府强点;可过了一月后,内府产量暴涨,三月间就已经比咱多了六成!”
“不可能!”六成是个什么概念,内府的作坊多大我比别人心里都清楚。作坊没盖之前全在兰陵一个小庄子上临时凑数,上月才盖好搬的新作坊,没理由在没起作坊之前就超过王家。
“可不可能谁说了都不算。”崔彰懊恼地将资料递了过来,“多说无益,子豪兄自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