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没说话,抬头看了看我,眼神很奇怪、估计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家清算汉奸用的就是这种眼神。
“呵呵。”我换了杯茶水润润嗓子,“学监不必上心。在下在左武卫上应差有了时日,您也知道、沙盘上推演必然有敌我之分,在下自打程老公爷西征开始就一直在沙盘上扮演反派,突厥、吐蕃、全都是我的角色。为力求真实,达到推演效果,在下不断的在研究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作战特长,入戏太深、一时还没从扮演的角色里走出来、呵呵,哈哈……”
“难怪!”刘仁轨面色一松,“亏得少监解释的及时,若搁了旁人,光这酒就不能陪他再喝下去。”
“身为大唐子民,谁愿意干这活?军部需要个这角色,只好暂时牺牲自己的立场,也算是为国奉献了。”这是实话,我自打和那帮老家伙混社会开始就没当过一次红军,一天下来被人家反复歼灭十几次,若把我前后失利损失部队加起来,那地球上只剩下唐朝人了。
“还想安定下来。”刘仁轨蔑笑几声,“就如个这个样子最好,若真让他们学了我大唐地模样安居耕植的话,多年后必成大患。”
这话有意思。兰陵认为豢养起来好,刘仁轨却认为放养能减少威胁,到底没我婆娘有见识。知道他想法就好,先不和他争论,转了话题,苦脸道:“前此收集物种的经费还是不太充足,在下朝内府上跑了几趟,也没什么收效。”
“内府。哼!”一提这事,刘仁轨就一脸不满,“农为国之根本,既然将农学划了出来,就应该从户部独立经费,却又挂到工部名下,让咱们玄在半空两头要接济、堂堂国学却得不到该有的待遇!”
“如今试行而巳,内府一时考虑不周、拿不出这么多经费。工部里也是统一划拨,两方没有面没协商好就建农学,操之过急了。”兰陵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经验,当了普通学堂的投资、李治光听着好,俩人一冲动,“其实这资料地健全和物种的引进也不能操之过急,按目前地能力一步一步来,按内府来说已经尽最大能力了。估计明年下半年情况就能好转。”今年兰陵已经制定了明年对外贸易地全球战略、魔爪狂伸、一分派布置到位,效率大于打劫、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刘仁轨敲了敲桌面。疑惑道:“明年下半年?少监这话说的蹊跷,莫非有什么依仗?”
“呵呵。”我笑着摇头,“依仗说不上、内府既然撑了这么大的脸,起了这头、必然不会让农学在半空里吊着、我们急、他们更急。”
“哦。”刘仁轨扫我两眼。“内府如今干什么、我也有所耳闻,既然于国于民无损,又能把钱用到正途上,也就不去追究。我这番从高丽回来后,就隐约觉得京师里氛围和以前不同。可又说不上来不同之处。”
这老宗伙还是比较敏感的、同不同,兰陵地变化他肯定看不出来,可李治依仗这个妹妹的地方不少、两人按触频繁。多少也会有改变,兰陵虽在我面前不说这些事。可话里话外的口气时间长了也多少能有个判断。刘仁轨是令官。官职不高但面圣地次数不少。这话我不接口,佯装茫然的看着他。
“说不上来。”刘仁轨夹了几口菜,边嚼边摇头,也不知道是菜不和胃口还是因为看不清局势发愁。
兰陵是对的,从刘仁轨话里应该对兰陵的政治眼光有新认识、从想出豢养游牧民族却不去规划实施、却让我努力将刘仁轨这个令官拉进她(估计也包括李治)的计划里就能看出倪端。如果兰陵怂恿李治去亲手制定下达地话。光刘仁轨这家伙就能死谏反对,不实施折了皇上在官员心目中的威信、往后更难约束;若实施就得和令官甚至是权臣发生冲突。如今敢在金殿上撞柱子的人不少,逼死几个直臣更得不偿失。
兰陵和李治估计也在不动声色的对官员思维潜移默化。刘仁轨作为令官就是负责监督这些事物,眼里看着。心头迷茫。
“你怎么欺负人家老刘了?”如今借了农学少监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兰陵府上,谁都不会怀疑我有不轨行径。现在农学里四处勒索打劫己经闹的众所周知。刘仁轨不停地去户部敲诈。我则不时的骚扰内府大当家,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