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纺车放好,擀好的棉花卷子拿了几条,兰陵悟性好,教了两遍就纺得像模像样了,纺车也越摇越快,嗡嗡作响。
“太好了。”兰陵仔细地观察手里一轱辘棉线,“厚实,比丝线结实多了,若是织了面料出来,肯定比丝绸耐穿。农家小户,体力活多,不免有磨蹭,穿这个最好。”说罢专门的将身旁弹好的一卷子棉花称了个份量,“就这么多,全部纺线后织面料,我要计算一下一亩棉花能织多少布出来,光从亩产份量上看,已经比剿丝强了许多。”
“好,按你说的办。”兰陵说厚实、耐磨,颖说粗糙、不密实,俩婆娘说得都对,兰陵是给百姓们着想,颖是给家里着想,各说一辞,都有道理。这还没咋的,分歧就出来了,我夹在中间有点那啥。从道义上我坚决支持兰陵,从自身利益上我比较偏向颖,两边敷衍吧,总不能偏向颖就抽兰陵俩耳光上去。还两年呢,有的是时间慢慢说服兰陵,我多挣俩钱对她也有好处嘛。
纺线这事情,达莱最合适,她伤势转好,正需要小幅运动一下,伸展肌肉,就交给她了,又不是累死人的活,发挥下余热没啥不好。兰陵见这丫头心灵手巧,看得也喜欢,上前还抚慰了几句,表示鼓励。达莱见兰陵那是怕得要命,一句话都没敢说,见面就趴床上磕头,摇纺车时候手都不灵便,一气的断线,断一次就吓得想磕个头。看得我不舒服,怎么说也是自家的仆役,当了兰陵面一个劲磕头虫一样,让我太没面子了。呵斥了几句才顶用,见达莱掌握要点就赶紧拉了兰陵出来,别把小丫头又吓病了,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养过来的。
棉花终于有了安置,贪污了四套铺盖,四个棉褂后,剩的也不多了,全擀了棉花卷了去纺线,都高兴。再过两天就八月十五了,中秋佳节,要好好的置办置办。去看这个时候家里条件还不好,没那么多闲钱挥霍,今非昔比,不好好操办一下对不起这一年来的进项。
颖仍旧的算帐,最近学了算盘,效率高了不少,对云家更是密切关注,出了棉花这一档子好事,颖有点沉不住气了。云家最近已经稍稍的缓过劲来,颖也不好再开援助的口,时常抱怨这养鸡方法公开太早,让云家抓了救命稻草。
“不是人家抓稻草,是你心急了。老早就算好她翻不起大浪,怕什么?”颖说风就是雨,拿了个算盘就更像地主婆了,“你不是都盘算好计划了吗?那就不要变,慢慢来。这说话天气就凉了,你不是一天唠叨:天冷不下蛋,起风染风寒。到了冬天才是难关。”
“是啊,妾身就怎么沉不住气呢,就是感觉这云家不对头。”颖自嘲地笑笑,“凭她家折腾去,没个底气,横竖是一倒。”忽然想起了什么,“夫君,秦家夫人明天请妾身过去上席,中午怕是回不来。您说这秦钰不是十五前回京吗?秦夫人都有点着急了。”
秦钰说是十五前能赶回来,这眼瞅着就到了日子,还没见人,不免着急。按理说那边交了手续就能离开了,消息也可靠,再等等吧,说不定明天就到京城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情系中秋
中秋有许多别称: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过中秋的风俗由来已久,一直是搞大型祭祀活动为主,直到了唐初开国才被列为举国同欢的固定节日。
中秋赏月自古有之,但吃月饼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是个新兴事物。在唐初开国的时候,还没有月饼这个说辞,其原形就是“胡饼。”传说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客商向唐朝开国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天空中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
从此“胡饼”成为军中祝捷的特定食品,直到大将军李靖征讨西胡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全军将士头顶明月回归故里,与家人父老团圆,喜尝“得胜饼”庆祝后,“月饼”一词广为流传,象征胜利,团圆的“月饼”才得以源远流长。
糖这东西不多,售价高,一般人想吃个甜饼子有点困难,以咸月饼居多。这年头还没有形成举国互赠月饼的风气,自给自足,按照自家的能力做味道,攀比之风尚未形成。
由于是节气,花露水作坊早早就收工放假,二女中午就赶回来过团圆,颖则从早就没出门,兴高采烈的集合了家里所有仆役,每人三十文加六个鸡蛋打赏下去,聚家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