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陆陆续续先后有人来定喜馍,因十二生肖难做,价格比镇上原来那家的喜馍略微高一些。魏家喜馍铺见黄家一来就开始抢生意,自然是不高兴。

但做生意凭本事,黄茂林只做十二生肖,传统的喜馍他不做,并未抢夺魏家原来的份额。但黄家的加入,多少还是影响了魏家生意。若愿意多花钱,就来黄家,若不想多花钱,就去魏家。

刚开始的十二生肖做得比较简单,只是有个样子。

郭家姑嫂加入后,梅香带着她们一起改良十二生肖。比如做龙,用玉米面,可以做成金龙。比如做兔子,安两个红豆做眼睛,更好看一些。

黄茂林头脑灵活,人家来定喜馍的时候,他会问一问干甚用的,若是小孩子出生,他建议人家按照孩子的生肖单独做一样,或者把生肖这种多做一些。若是老人家过寿,他还让梅香等人做一些寿桃。

这也是郭舅妈想出来的,单做十二生肖,不免寡淡。比如老人家做寿,做个大寿桃多应景。

若是人家做生意的开张,还可以用玉米面做金元宝。

三个女人自从开始做喜馍,每天都想换花样。三个人一起捏了毁,毁了再捏,喜馍的花样越来越多。

黄茂林把所有花样分门别类,人家一来,逐一念给人家听,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就给你什么样的。

黄家喜馍铺子一炮打响,名气渐渐赶上豆腐坊了。

魏家坐不住了,他家的馒头一点新意都没有,就在上头点了个红点。谁家办喜事不想图个热闹,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花样更多的,何乐而不为。

魏家也开始研制十二生肖,他们通过别人的手从黄家买了许多样式回去偷偷琢磨。刚开始做得不伦不类,渐渐也有了些样子。

但凡是讲究个先来后到,黄家毕竟是先弄出这个,外头人都觉得人家那才是正宗的。魏家只能靠着降低价格拉过去一批客人,但黄茂林始终没有降价。

他家里有豆腐坊,并不全靠做喜馍。魏家能平分秋色也好,省得黄家一家独大遭人惦记。

临近年底,办喜事的多,郭舅妈和郭二姨常过来,梅香家的灶就没歇过。

到了月底,黄茂林盘账。家里做了二十天的喜馍,除掉成本,一家分了七八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