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荣定县背靠群山,官道路过这里时,也只能绕着山走,平安镇不远的地方,正是官道的一个拐点。

这条官道原是前朝时修建的,被弃用了这么多年。也不知怎地,忽然又要启用。百姓们不懂,只知道官道一旦修好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会越来越多,平安镇在官道拐点上,必然又要繁华起来了。

如赵老板这样的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大干一番。如黄炎夏兄弟这样的,也在思索以后如何处于不败之地。

梅香家里的油坊客人络绎不绝,叶氏暂时还想不到那么远。家里都快忙不过来了,她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开疆扩土了。

等早晚开始穿夹衣的时候,官道终于修好了。

叶氏等人隔天上街,渐渐发现偶尔会有陌生人到镇上采买吃食和草料。有一些眼睛毒的人闻风而动,镇上的面馆忽然又多了一家。渐渐的,竟然又开了一家小饭馆,只卖一些家常饭菜,价格不贵,好吃管饱。

路过的客人可不就是想吃口热乎的家常菜,他家生意顿时火爆了起来。

这一日,又在街上。

天阴,刮起了风,叶氏和梅香多穿了一件衣裳,倒不觉得冷。

梅香见一些陌生人牵着马匹进了街口那家小饭馆,心里思绪不断。

她小声和叶氏商议,“阿娘,新开的这家饭馆和那几家面馆,每日需要不少东西呢。米、菜、油,这几样,咱们家都有富余的。与其等到每年卖给县里的粮商,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处理了,省得被粮商们压价。”

叶氏看了她一眼,“你又想作甚?”

梅香笑了,“阿娘,咱们去跟那几家商议商议,我们可以给他们送菜送油,比市价低一些,但量要大。若能吃下这几家,咱们以后就轻省多了。”

叶氏想了想,“送菜倒是可以,菜籽油也要送?如今余家也不怎么干了,还不都是到咱们家来。”

梅香摇头,“阿娘,咱们这独家生意能维持多久呢?一年?两年?要不了多久,没有余家,也会有旁人家来分一杯羹。您看,路过镇上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我估计还会有别的店开门。咱们占个先,一家家谈下来,以后成了老主顾,就算有人重新开油坊,咱们家也能稳如泰山。”

叶氏听女儿这样一说,觉得有道理,“那要如何去谈呢?”

梅香见对面的黄茂林正闲着,冲他招了招手,黄茂林立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