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拉锯式的谈判持续到了八月初,军人出身的索科洛夫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条件,而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与另外几位俄军高级将领之间的谈判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于俄军在远东的最高指挥官瓦拉迪米·佩特罗上将,德国允诺支持他割据斯塔诺夫山脉以东的土地,并给予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保证这些土地不受到日本军队的威胁,代价是库页岛和海参威军港;对于俄军原中部集团军群指挥官米克哈尔·弗伊洛夫,德国开出的条件是由他取代索科洛夫担任俄军统帅,并支持狄安娜一世在奥地利的一位远亲登基成为沙俄的新皇帝,事成之后将保证他在俄国的地位与财富。

8月5日,前往奥伦堡的德国代表突然宣布谈判失败,次日凌晨,德军重新发动全面进攻,尽管俄军也利用这段停战期进行了重新部署,但前线德军显然得到更为宝贵的补充——士兵的休整、车辆的维修、油料弹药以及大批后援部队,3个集团军群240余万士兵在4个装甲军外加12个独立装甲师、17个空军联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如潮的攻势,风声鹤唳的俄军怎能抵挡?

在陆军发动猛烈进攻的同时,德国海军主力也在芬兰湾以东发动了大规模的海上攻势,在清扫了大部分水雷之后,德国舰队在空军的支援下一举攻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最后的要塞和军港——位于芬兰湾东端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俄舰队连同旗舰“尼古拉一世”在内的大半舰只被击沉,其余全部向德军投降,沙俄的三大舰队至此只剩下在海参威苟延残喘的太平洋舰队。

在德国的鼓动下,俄国各地尤其是沙俄时代被迫纳入俄国版图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纷纷宣布建立革命政权并脱离沙俄统治,俄国远东区域也宣布建立军人政权,弗伊洛夫带领亲信士兵发动兵变只可惜不幸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以索科洛夫为首的沙俄军队不得不重新坐在谈判桌前,并全盘接受了德国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随后,索科洛夫在奥伦堡宣布成立非帝制的、暂时由军人进行管制民主政府,他本人则出任临时总统,并代表俄国与德国签署了《奥伦堡条约》,德俄战争宣告结束,但等待俄国却是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革命政府和以奥伦堡为中心的民主政府对峙的局面,漫长的分裂和内战时期到来了。

第三十章 磨刀

德国,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空军基地。

在一架停在机库内的道尼尔ii型远程轰炸机周围,机组成员们正和机勤、技术人员一道对这个光空重就有18吨的庞然大物进行技术上的检修和维护。

“唉,俄国人可真不经打,我们才飞了……”坐在机腹下部那座由钢板和防弹玻璃构成的机枪塔内的年轻空军中士原本在为他那两挺792毫米的机枪添加润滑油,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手扳着手指头算算,“才飞了57次,距离一级指标还有43次!噢,依靠非战事出勤的话,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晋升了!”

这时,一个稍稍年长一些、留着少许胡渣的飞行员从敞开的弹舱盖下面探出头来,以教训的口吻说道:“小子,知足吧,安全飞行57次足够拿到战役勋章和战勤奖金!至于升迁,哼哼,战事一结束这里很多人恐怕都要转入预备役了!”

“你们要是都转入预备役了,我们就只能转回航空部门去修理那些民用飞机,唉,多没劲啊!”旁边一个看样子三十刚出头、穿着一身墨绿色机勤人员制服的家伙也凑上来,“而且啊,薪金也下降了13呢!”

“哈!斯考瑟先生,这才是重点吧!”在机背机枪塔里的另一位空军中士也在做着与同伴相同的事情,他嘴里虽然是这样说,心里其实也是很担心会转入带薪预备役或者普通预备役的,战争的结束本来就让他们“损失”了每天20欧洲马克的战时飞行津贴,要是离开一线作战部队的话,那样连每月200欧洲马克的飞行员普通薪金也难保了。令人羡慕的收入顿时大幅度缩水,心理和经济上的失落都是可想而知的。

“是啊,俄国人怎么就那么不经打呢?”坐在机首驾驶舱副驾驶位置上的飞行员也郁郁的说到,“还有,他们是因为女皇死了才向我们祈和的,过一段时间会不会重新开打呢?”

在驾驶室下面半透明的机首机枪塔兼投弹瞄准室里,大约有40岁的投弹员当即说道:“少尉,俄国人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想打也没那实力了!据说我们持续的轰炸已经摧毁了他们所有的兵工厂、船厂以及大部分重工业设施,难道他们的士兵要拿着刺刀和我们打仗吗?”

副驾驶员摇摇头,原本还想说什么,又正好看到机长拿着一张东西从不远处走来,心里一惊,莫非解除战时编制的命令就下来了?

怀着相似的想法,机组成员们以及旁边十来位机勤人员纷纷停下手里的工作,如果这架轰炸机要被封存到仓库里,那么靠它“吃饭”的这二三十号人就得暂时性的“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