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索科利尼基会战开始,从明斯克后撤的俄第4集团军以及从圣彼得堡前来增援的俄第2集团军外加第3装甲师组成了俄军目前最强大的作战集群,对阵的另一方则是由德国第1、第2集团军加装甲集群第1装甲军组成的德国北集群。虽然德军在人数上并不占据优势,但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一支身经百战的装甲部队,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出现在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备受双方期待的坦克会战并没有到来,倒霉的俄第3装甲师在开赴战场的时候遭遇德军的一个装甲侦察小队,结果这个小队愣是呼叫来整整两个联队的轰炸机,斯摩棱斯克西郊那壮丽的一幕再次重演,风借着火势,俯冲轰炸机借着火光,一夜之间将这个精锐的俄国装甲师炸了个精光,俄军士气顿时大衰。
三天之后,会战以德军的大胜而告终,残余的俄军仓惶向圣彼得堡方向退却,但绝大多数人都被德军快速装甲部队追上并歼灭,等德军先头部队抵达圣彼得堡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早已成为一座被抛弃的空城。
7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开始,德国中央集群的1个装甲军、35个本土步兵师、11个非洲殖民师以强大的兵力对被围的十余万俄军发动了猛烈而坚决的进攻,战役在两天之后便宣告结束,被围俄军无一人逃脱。
7月17日,德军先遣部队抵达莫斯科城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俄军统帅索科洛夫已经无心在与德军进行正面硬碰硬的作战,因而匆匆离开莫斯科向东撤退,并下令火烧莫斯科。
作为曾经的俄国首都、全俄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莫斯科有着近800年的辉煌历史,却在残酷的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受到重创。116年前,法国的拿破仑皇帝兵临城下,俄军正是靠着坚壁清野让法国人领略到了俄国冬天的残酷,这一次,俄军故伎重演,却忽略了德军的充分准备以及国内的动荡局势。
熊熊大火在莫斯科燃烧了整整一个星期,德中央集群绕道而过,继续向东追击溃退的俄国军队。与此同时,新的俄国革命政府在圣彼得堡宣布成立,斯大林担任政府最高临时委员会主席,并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抗狄安娜一世政府的暴力统治,而莫斯科大火则成为最好的宣传材料。
7月21日,在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一条铁路线上,由众多俄国士兵护卫的豪华专列缓缓向东行驶。酷暑的天气原本就让人难以忍受,在这空旷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就连风带来的也都是热热的空气。安装在车厢顶部位置的电风扇(1882年由美国人发明)努力的转动着,可衣着鲜艳的人们却还是大汗淋漓的扇着扇子,一面期待能够早一点抵达此行的目的地。
接近正午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闷雷似的响声,车上的人们纷纷将头探出窗外,但并没有看到什么异常之处,于是便又继续刚才无聊的牌局与闲聊,不过在列车中部一节豪华车厢里,尊贵的沙俄女皇心中却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大约一刻钟之后,列车在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住了。
“怎么了?”看到车窗外众多近卫军士兵持枪戒备,车上的身份不凡的乘客们惊慌的相互询问着。
不一会儿,一名近卫军少校走进车厢,大声说道:“各位尊贵的女士、各位尊贵的先生,请不用惊慌,只是前方有一段铁轨损坏了,工程部队正在紧急维修!”
“少校,是革命份子干的吗?”一个年轻而且颇有贵族气质的男子很是不安的问。
“暂时还不清楚,总之大家都呆在车里,用不了多久铁路就会重新修好!”敬了一个军礼之后,少校快步离开车厢。
此时顺着铁轨往东看去,前面还停着一列火车,上面原本载着众多近卫军官兵,此时官兵们大都分散到周围部署警戒线,而一望无际的旷野中并没有哪怕一个人影。
女皇的特别车厢里,前来报告的近卫军上校额头上还沁着汗珠,却又不敢在女皇面前失礼的拿出手帕来擦汗,幸好车厢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了不少,凉风阵阵毕竟没有让上校的汗珠滴落在昂贵的小羊毛手工地毯上,但在这凉爽、清香的房间里,他身上那浓浓的汗味港外明显。
“陛下,四周根本看不到破坏分子的踪影,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可恶的革命党干的。被破坏的铁轨大约有8米长,幸好随行的工兵连特别准备了一些枕木褐铁轨,估计两个小时就能完全修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