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得一直就这么热闹下去才好!”
另一个穿着蓝衣的人反驳道:“谁知道这地方能热闹多久呢?”
小裴听了不高兴:“杏花馆在这里多久,这地方就能热闹多久!”
蓝衣人习惯性的想反驳,却听见这是脆生生的童音,不由得没了抬杠的心情,嗤之以鼻:“你喜欢,你叫你爹买啊。”
说完,他就走了。
小裴扭头去看他爹:“爹爹,咱们家不是有钱吗?不然就在这里做生意吧,肯定很赚钱!你瞧那些卖吃食的小摊子,全围满了人。”
裴父正思量着,听见这话笑了:“那你说说,人家卖点心、卖小吃,我们卖什么?”
“卖烧饼啊!奶奶做的烧饼,最好吃了!”
这话是真的,因为裴家有厨娘,裴奶奶平日里很少下厨,除非是做烧饼。
她特意找人打了一个很大的木桶,里头放着一个炭盆。
面团分成等大的面剂子,用掌心略微按圆,捏出一个小窝窝。爱吃甜的,就放一勺砂糖;爱吃咸的,就放掺和着猪油的肉糜。
将面剂子擀成薄薄的一张饼,贴在木桶内侧。等碳火将饼烤着金黄酥脆,再用火钳夹出来,便可以吃了。才出炉的烧饼,香的一塌糊涂。趁热咬一口,焦酥的表皮应声而碎,内里的糖浆溶出来,又甜又脆。小裴一口气能吃两个。
裴父听了小裴的话,倒真想起了这么做的可行性。这时忽然有人拍了拍他肩膀,回头一看,是他在县衙的同僚。
“你也来看热闹?也对,我记得你是最好吃的哈哈。”同僚笑着捏一捏小裴的脸,和裴父打了声招呼。因为见着他们爷俩盯着一块木牌看,那位同僚也凑过去瞧。
“哟,这个地方还真不错。”他小声同裴父说:“我跟你说,这杏花巷日后一定能兴旺。”
“怎么说?”裴父听他说的玄虚,不由得问道。
同僚望了望左右,将声音放的更轻:“听说最近李知府也带着几位官人买下杏花巷的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