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立即点头:“那是自然了,只要价格合理,自然是愿意买的。”
李佑已笑着点头,不再言语。
韦敏在旁听出意味,好奇道:“殿下是要对外售卖这烤红薯吗?”
“嗯……”李佑点点头,“今日收获了不少红薯,倒是能拿来售卖。如此也能让百姓品尝到红薯的美味,为日后推广红薯做好铺垫。”
要想推广红薯,首先得让百姓知道,这红薯能吃且好吃,只有这样,百姓才有种植红薯的意愿。
韦敏有些担忧:“殿下别忘了,对外售卖红薯,也算是涉及商贾之事……”
李佑没有容她细说,摆手道:“无妨,本王又不亲自售卖,这城中贫民不少,本王打算雇来贫民,由他们来发卖红薯,赚得的钱财就拿来赈济百姓。这本是于施惠于齐州百姓,哪里算是图财重利?”
“贫民?”韦敏听来眼前一亮,“若是这样,殿下不妨将此事交由妾身。妾身那粥铺里,常能遇到贫蔽饥民,不妨将这活计交给他们,也能叫他们自力更生。”
李佑笑着点头:“我正有此意!”
他随即幽幽抬眸:“不过,在此之前,咱们得先给这红薯正正名,让百姓们知道这红薯乃是可食之物……”
……
在开了饮冰坊之后,韦敏那施粥铺子有了经济来源,规模也越做越大。
现如今,不光是东城门有粥铺,其他几个城门口,也都置有打着齐王府招牌的粥铺。
穷苦人家吃不上饭,便可来此免费获领粥食。
知名度越来越大,来蹭吃蹭喝的人自然越来越多,粮食却告了急。
倒并非是韦敏缺钱,饮冰坊的收入不错,粥铺的财政倒没什么问题。
但王府的粮食消耗殆尽,城中粮铺存粮也不多,便是花钱也买不到更多粮食。
于是乎,这粥铺施的粥羹,便越来越稀了。
这在某种角度上,也是防止那些本不贫困的人前来蹭吃蹭喝,占了贫苦人家领粥名额的一种对策——若非当真困苦,谁会去吃那么稀薄寡淡的清粥呢?
百姓们倒没啥意见,左右不花钱,谁还会多做挑剔呢?
但近些日子,那粥铺里出现了新鲜玩意儿——红薯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