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只要不在意他人的眼光,简直是完美衣着。

谢知秋对他人的反应不以为意,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她面不改色,直直从人群中穿了过去。

……然而,谢知秋能接受萧寻初清奇的穿衣品味,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

“萧寻初”这个离经叛道的常年失踪人口,骤然出现在秋闱的考场外面,犹如一碗冷水浇进热油锅,顿时炸出许多高高低低的水花来——

“萧寻初?他怎么会来这里?”

“该不会,也是来考试的吧?”

“别说,还真像是来考试的,他后面的小厮背着东西呢。”

“他不是老早就不读书了吗?”

“这个人不是据说……脑子有点问题……?”

“他就这样过来了?还披着头发?”

忽然,本已经走到前面的“萧寻初”毫无征兆地回过头来,看向这几个人的方向,一双冷眸如凝着寒霜一般,令人见之发寒。

“——!”

小声议论的人群俱是一惊。

他们见过萧寻初这个人,却从没见过他这样的眼神,竟迅速全部缄默,鸦雀无声。

但这时,有一人远远地挥着手向萧寻初跑去,边跑边兴奋地道:“萧兄!你是萧兄吧?!好久不见,你也来考试了?”

“萧寻初”的目光越过这些议论的人,看向那挥手的青年,并对他颔首致意。

那群人这才意识到,萧寻初不是在看他们,而是在与其他人打招呼,方才松了口气。

不久,“萧寻初”就与那个跑来打招呼的学子一道走了。

剩下的学子还在原处,只是,经过这么一吓,他们士气明显低迷,语气也有些悻悻——

“……吓我一跳。”

“幸亏他没听见。”

“说起来,他的眼神和以前变化好大。”

“毕竟离家出走久了,难免吃了点苦头吧。”

“嘘,还是别讨论他了,好歹是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儿子,万一哪里惹着了他……”

另一边,谢知秋表现出没听到的样子,实际上她耳聪目明,将这些人前后的议论都听了个清楚,只是没被激怒罢了。

她这小厮五谷耳朵也灵光,居然也全听见了,且颇有些愤愤不平。

“这些人真是……少爷以前是不太爱读书,但说脑子有问题也过了吧!”

五谷不高兴地嘀咕。

“少爷怎么也不教训教训他们?”

谢知秋不以为意:“考试要紧,待成绩出来,自有分晓。”

此言一出,连五谷都不禁瞥了她一眼:“少爷好像很有自信……?”

谢知秋回答:“并非自信,只是成王败寇,言语争执并无用处。”

没等五谷琢磨明白少爷的意思,只见先前打招呼的那人已跑到两人面前,他便闭了嘴。

打招呼的青年也是个学生,十八.九岁的年纪,和萧寻初相仿。

相比较先前那一撮人,这位看起来就友善了许多,且像是萧寻初的旧相识。

比起只见过萧寻初却与他不相熟的人,这种有可能了解他的人,更不好对付。

谢知秋表面淡然,实则内心十分谨慎。

万幸,谢知秋当年也在白原书院读过书,萧寻初认识的人,她也未必没见过。

谢知秋端详对方片刻,便开始在记忆中搜寻对方的脸……

很好,她见过他,印象不深,不过听到过其他人称呼他。

这人好像……

姓林?

是不是叫林世仁?

谢知秋回忆起对方姓氏,便主动出言:“林兄?”

“啊!太好了!萧兄!想不到这么多年没见,你还能记得我!”

这学生倒是没什么恶意,一副高兴的样子。

“你离开白原书院以后,我可担心了你好一阵子,现在见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其实你走了以后,上课都没人反驳先生了,感觉无聊得很。”

“……嗯。”

“萧兄,今日难不成也是来参加秋闱的吗?”

“……是。”

谢知秋不太清楚此人和萧寻初关系友好到什么程度,说话十分小心,尽量不透露多余的信息。

说到最后,对方便感慨道:“萧兄,多年不见,你好像变了不少,话比以前少多了。”

谢知秋对此从容不迫,只道:“时过境迁,感悟不同,人自然会有变化。”

“看来萧兄这些年也不容易。”

“彼此彼此。”

两人寒暄片刻,对方又道:“对了,今日秦兄也来了,是专程来送我们进考场的,现在大家都在抢着和他说话,忘忧你要不要也过去一趟?”

谢知秋听到这里,倒是一滞,道:“你是说……秦皓?”

“对啊,不然还是谁?”

“秦皓……不是三年前就中举了吗,今日为何还来?”

林姓学生笑道:“没想到萧兄你还知道秦兄中举了!他来,自然是尽一尽同窗之谊嘛。而且正是因为他中举了,我们才非邀着他来啊!

“秦兄可是上一届秋闱的解元啊!且他当年才十六岁,你想想,十六岁的解元,世间都罕见!说是文曲星也不为过了。

“这会儿大家都在抢着摸他身上的东西,好沾一沾文曲星的福气,讨个吉利呢。”

谢知秋顺着林世仁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秦皓正在不远处。

他被一群学子包围着,不少人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要摸他的袖子或者手。

秦皓生得琼林玉树,他身着青衣,比绝大多数学子都要高,站在人群中仪态端方,十分醒目。

他脾气不错,任由他人与他碰手,完全没有生气,反而风度翩翩。

说来也巧,秦皓似乎察觉到远处有人看他,也望过来,正与谢知秋对个正着。

秦皓一怔。

谢知秋没有回避,反而堂堂正正地与他对视。

不得不承认,秦皓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