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有为贪污受贿找遮羞布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原因之一。
刘彻听到这里,原本的不以为然已经收了起来,神色转为认真。
“只要陛下不想掀翻了桌案,大家都别用饭了,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个朝臣对上陛下,那自然是随便陛下安排。可若是满堂的朝臣呢?即使是陛下,也没有与所有朝臣作对的道理罢?”
陈嫣说这话的时候多看了刘彻一眼,见他并没有生气,这才接着道:“陛下如今扶持儒家上位容易,只是养肥了之后却不见得能够随心摆弄,所谓尾大不掉,就是这个道理了!以陛下的威望,倒是能够压制,可是后来的新君却不见得。”
“此事也不是不能做,只是如何做,还得陛下三思!”最怕将来没有后悔药吃。
刘彻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心思凝重了起来。说实在的,他一开始想的简单了,现在听陈嫣说起这些,他才发现有些问题确实是不能忽视的。真等他扶儒家上位,到时候满堂估计都是儒家的人,最多就是还有一些法家人。
然而有法家人,那是因为他喜欢用法家而已。真等到后来的儿辈、孙辈,压制不住儒家了,满堂都是儒家人,那该如何?这可比满堂都是旧人,没有自己的心腹更可怕!
没有自己的心腹还能扶持,若满堂都是儒家的人,估计换上来的还是儒家的人,毕竟那个时候儒家已经是主流了了。真要刻意找一个非儒家的人做心腹,不是不可以,但这个人会被朝堂排斥…而且说实话,这样一两个心腹起来也没用。
朝堂被儒家占领的事实并不会改变。
而一旦朝堂被一股势力占领,就会面临另一种麻烦…那就是这些人的集体利益会凌驾于君王之上——刘彻早就不是完全相信圣贤书的年轻人了,他很清楚,儒家的人读书,书里说要尊君,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贯彻这一点。但真到了儒家掌控朝堂,在尊君和儒家整体利益之间做选择,百分之九十九是选后者!
虽然,到时候朝堂之上肯定也有不同的势力对抗,但一旦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肯定又是一致对外了…这就是华夏传统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内部打的狗脑子都快出来了,可一旦有共同的敌人,又能携手对敌了。
心里想了不少,刘彻口吻却是轻松的,像是揶揄一样道:“照阿嫣之言,儒家似乎有不少不足了…真该让左内史与阿嫣辩一辩!”
陈嫣自顾自地剥松子,还不让一旁的宫人帮忙:“自己剥着吃才香甜——儒家确实又不少不足…这又不是我说的,是确实如此,有眼睛的都看得见!”、
“儒家要真那么能,早该一切包揽了…还等到如今?”
事实就是,儒家的人嘴上说说还行,真正去做,动手能力很让人捉急。即使是后来,儒家已经不是现在的儒家了,彻底消化了自己曾经的对手们,包括法家这样的显学,彻底改造了自身…儒家实际动手能力不行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而现在,儒家还没有到达那个程度呢!所以这个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在中央做官还好一点,去到地方做实事,除非是本人是个务实主义者,不然的话这一弱点会暴露的相当彻底。
现在的儒家还没有风光多久,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并没有完全显露出来,外面的人,甚至儒家自己的人都不一定看清了。但身为皇帝,最大的老板,刘彻却是知道这一点的!陈嫣点明了这个,更是让他不得不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