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许姓人家是行商的么?”陈嫣试探着问。
“并不是。”出乎意料的,办事的人否定了这个试探。其实也是,如果许家是商人,他也就不会这么难办了,不用等陈嫣来教他,他也知道可以拿对方无法拒绝的商品来换啊!
这就是陈嫣原本的打算之一,用资源去换!那些商品虽然有一定的价格,但是在市场上真的用这个价格却不一定真的能够买到货!因为供不应求是陈嫣名下产业生产的许多商品的共同特点。
这样一来,这些商品就和土地一样不再只是钱的问题了,还是一种稀缺资源。
所以拿这些稀缺商品换土地是行得通的…
如果不太喜欢这些稀缺商品,那还有陈嫣的集团能够给出的各种‘方便’…这是隐形,但如果会用就会更加有用的资源。
“那许姓人家就是关中地主,不过家中有一子,正在盖侯府中做门客。”
陈嫣这下理解了,原来是为了儿子的未来才投效在盖侯王信手中的。或者说,这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如果家里能出一个正经官员,那就相当于改换门庭了!考虑到这个时代老子当官了,儿子一般也能当官…这个改换门庭还相当持久呢!
这也使得人们对于这一条路趋之若鹜!
只是这一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其中最大难点就是第一步,混进官场!对于家里没人当官,也没钱买官,只是普通有钱,能够供出一个读书子弟的人家来说,这一开场简直毫无头绪!
一个是举孝廉,搞地方推荐。这个历史上很有名,是察举制。这个名额太少,一个地方几年都才能出一个,所以可以想想,至于当成是唯一的一条路,还是免了。
另一个是自我推荐,长安这个地方多的是自我推荐的读书人,就好像全天下有志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读书人都涌过来了一样。这个自我推荐又有几种操作手法,主流的就是向皇帝进书,在长安靠学术扬名,以及成为长安一些权贵人家的门客。
其中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成为门客!
没有科举制的时代,朝廷重臣、贵族等推荐自己的门客给天子这是非常正常的。往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这更常见,这也算是一种继承了。
不过成为门客也不是想成为就能成为的,特别是一些重要人物、在宫廷之中很能说的上话的人的门客,大家都想做,那就造成了门槛较高!这种时候,想要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一般要么自己真的非常出众,要么就是有背景。
前者不用多解释,对于大贵族来说,这样门客是自己的好帮手,将来推荐给天子也能讨好天子,另外还能在政治上有一个有潜力的同盟,简直美滋滋!所以这种优质门客,大家都抢着要(除非这种‘优质’不符合主流,当事人没有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