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李文忠,一言不发。
当李文忠进宫后,朱榑也乘坐李景隆的马车,来到都察院,一边捣乱一边把御史赶出去,这些人是不会通融的,绝对不能让他们听到。
朱榑这才来到刘基的面前。
“先生能放过荧阳侯吗?”
“殿下为何替荧阳侯求情?”
“荧阳侯死不死,本王一点也不在乎!可义兄是疼爱我的,他替荧阳侯求情,父皇或许会杀了他!”
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大部分都是和胡惟庸有牵连的官员。
朱榑不想李文忠死,他是这么想的,如果刘基查不出实际的罪状,李文忠就不用求情,至于那个该死的荧阳侯,请父皇派他去镇守云南,朱榑才不管他死不死,他不想把李文忠牵扯进胡惟庸案中。
“兄长还这么年轻!”
“他可以亲自带我率兵,就像魏国公教导四哥一样教导我。”
刘基注视着朱榑,等他把话全都说完,神色平静,“臣待殿下如何?”
朱榑突然愣住了。
刘基站起身,他把案牍上一本晾干的奏本收进怀里,看向朱榑说道:“我还有一个办法,殿下与我去奉天殿吧。”
此时的奉天殿中。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李文忠,大声说道:“若荧阳侯无罪咱杀他干什么!文忠啊,咱念在你是替朝廷着想的份上,回去吧!”
李文忠依旧站着,此时他不是武将,而是一个谋臣,试图劝说朱元璋采纳自己的计策,将人才用在适合的位置上,他也并不在乎荧阳侯的性命。
可是,荧阳侯的确能打仗。
这时刘基和朱榑求见,朱元璋让他们进来,朱榑进来的时候,看见朱元璋的肩膀抖动,冷着脸,显然没有被说动。
“曹国公不必劝谏了。”
刘基递过去一封奏本,“荧阳侯有一事定然没告知曹国公,朝廷兴造海船一百八十艘,向辽东运响,一向由荧阳侯押送,他用职务之便,替胡惟庸送一人去倭国,此人在倭国建立权势,经营商业,替胡惟庸在倭国囤积了大量金银。”
这个人朱元璋也认识,他还很有名。
叫林贤。
林贤是明州卫指挥使,负责看守宁波一带海域,可倭寇哪里敢开船侵扰,林贤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久久不能立功令他很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