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真正的摇起来

朱榑放下手中的书本,“天下民困财匮,给百官提俸禄,这是凭大哥无法办到的事!就算天下足衣足食,这也是无法办到的事!”

听到这句话,朱标眼底黯然没反驳,反而深以为然。

“兄长,与其担心官俸,不如想想百姓收成,他们的日子比百官更清苦,等二哥回京,大可问问西巡的见闻。”

铁是第一生产力。

百姓没有坚固的农具,将士没有锋锐的刀剑,治国之策无从谈起,十三座冶铁所炼铁效率虽有所提升,但变化,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察觉。

不过,官俸阻力不在经济。

而在朱元璋。

他不想宽宥,说破了天也无济于事。

洪武十三年和洪武二十年,又两次更改过官员俸禄,但结果却是……满朝文武惊愕,比这更可气的是,偏偏还不敢把官帽砸到朱元璋脸上,说老子不干了!

不过朱榑觉得,比起俸禄,性命才是更应该担心的吧?

午膳,皇子们在文渊阁吃的津津有味,朱标将自己碗里的肉递给朱榑,许是很没有胃口。

“师傅常说,当君王要有很强的自制,每次上朝处理朝政都要忙到日落西山,大哥因一点小事就茶饭不思,天下事何止这一桩?这样如何当好储君。”

你可别瞎说,老夫何时这样说过。

坐在侧旁的宋濂急忙放下碗筷,转头望向朱标,含笑点头:“太子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养好身体,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朱标极听恩师的劝告,说着捧起饭碗。

朱榑并不喜欢宋濂,因为宋濂总是给人一种、按照圣人道理行事的感觉,博古通今,却停留在背诵引用的层面,没悟出自己的道理。

不像王守仁。

懂得变通,认为不对的地方,敢于反驳圣人的言论,就算圣人的道理也要亲自验证。

吃完宴席,朱榑回到自己的皇家四合院,走进门,花花草草被重新修剪一番,窗明几净,家什一尘不染。

这是本王的院子?

冬伊站在门口,俨然做好下人的本分。

走进房中,沐浴水也备好了,比刘九这狗东西掌管院子,井井有条,不用朱榑吩咐。

难怪母妃对她如此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