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空印

朱元璋起事时,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他听过太多谋士的计策,和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霸主军阀做对手,早已拥有不下于刘伯温的判断和眼光。

其实,朱榑也知道,他来的目的只是看看刘基。

“先生害怕吗?”

“问这个做什么?”

“没事,刘大人会有不平静的时候吗?”

刘基没有回答他,他只是整理了一下衣装,就在朱榑话音落下的一刻,两个检校走进来请刘基,要将他带进宫。

朱榑也一起回宫了。

到了奉天殿,朱元璋背负着手,也不看刘基,冰冷的目光停留在穹顶的金梁上,这座宫殿历经数次战火,仍然完好,他的声音低沉,“开国以来,咱杀的人多吗?”

刘伯温回答道:“不少。”

朱元璋转过头,“那为何还有人前仆后继违反法纪?”

刘伯温沉默着,朱元璋的规定,是照搬了元朝对缴纳钱粮的规定,官员也照搬办了元朝官员的应对之法。

谁能想到,元朝能行,在朱元璋这里却不行。

朱元璋只是转过身,背对着刘伯温:“他们该不该杀?”

刘伯温道:“该杀。”

刘伯温并不是单纯的人,当年韩林儿被围困在安丰,刘伯温就劝朱元璋不救,虽然罔顾性命,却是站在大局上看。

因为,他是一个谋士。

谋士,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一些手段的人,单纯的文人不足以形容他们,厉害的读书人不一定能当得了谋士。

朱元璋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无视了殿中所有人,目光落在刘基的脸上,凝视他的眼睛,“你何时知道的?”

朱元璋想要知道,刘基是否在暗中操纵朝政。

在刘基之前,朱榑抬头看着朱元璋,“儿臣在户部宫墙抄昭鉴录,周肃训斥我,儿臣本想到户部捣乱报复于他,看到户部在用空白的印章,于是让先生解惑。”

朱元璋神色不变,真像这劣子以前干的事。

毛骧此时拿着罪状,快步走进来,向朱元璋禀报审问的结果,抓到参与的官员中,上至户部尚书,下至税吏全都供认不讳。

朱元璋脸上的冷意增添了几分,“好啊,连吏员都知道,几年过去,竟只有咱这个当的皇帝不知道!”

朱元璋先是感到无比的愤怒,继而是恐惧,如果这次的事是造反呢?

印章,岂不是盖到他朱元璋头上了?

这些官员有无过错?有,至少要治一个欺君之罪,他们所有人联合起来,欺骗咱一个人。

刘伯温摇摇头。

偏偏这个人是朱元璋,任凭哪一个开朝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都会感到惶恐、不安和愤怒。

如此多官员,一同欺骗皇帝!

三日的时间,上万名检校禁卫从京城骑着快马,向四面八方奔去,他们就如同索命的阴差,所到之处,令地方官员肝胆生寒。

这件事震动宫廷,连马皇后都顾不上后廷禁令,亲自到奉天殿一趟。

但朱元璋谁也不见。

朱标硬着头皮来到奉天殿,见了朱元璋,“父皇,宁海有个书生递给您一封疏奏。”

朱元璋原本不想看,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说了什么,能令你亲自跑来见咱,念给咱听听听。”

朱标打开疏奏,略过敬言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