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榑本想,给刘九改个大吉大利的名字,比如刘瑾、魏忠贤、三宝、冯保、汪直……
不过,此时长安大街的景象,吸引了朱榑的目光。
洪武七年,天下刚恢复平安,生产力还没有彻底复苏,朝廷一年赋税仅三万余两。
朱元璋还下诏令,恢复唐朝的衣冠制度,商人只能穿布、绢,百姓哪里有钱买丝绸做衣裳?
于是,长安大街就出现了这样一副景象,到处都是穿着粗布衣的百姓。
朱榑的第一观感,就是太死气沉沉了。
随着马车渐渐行进,脱离了长安大街,进入存义街,出现竖立的四个奇怪的之物,人型模样。
“那是什么?”
“嘿嘿,这个奴婢知道,是前阵子犯了贪罪,被做成草人的官员。”
朱榑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巨大冲击,连他都如此,更别提每日从这里上朝的官员。
洪武,对于官员而言,真是个腥风血雨的朝代啊。
刘伯温目光幽远,站在小院中,望着蔚蓝的天空,观星象可以预知祸福,推算农时,但此时他却不是推算农时。
“爹在看什么?”刘琏小声问道。
“算算我还能活多久。”
“现在天下太平,陛下是个贤明的皇帝,应该不会再杀人了。”
刘伯温摇头:“不会停止的,贪墨六十两就可以下死罪,陛下定的官俸太低,又不足额按时发放,律法再严,也阻止不了。”
“爹怎么不跟陛下说?”
“呵呵……”
刘伯温笑着摇了摇头。
这时,刘伯温的次子,刘王景神色慌张跑进来,还不待他开口,刘伯温就已经明白了,他拨开身前的衣摆:“刘基,接旨。”
朱榑大步走进院子,圣旨就像一根棍子,不断敲打在手心,“本王还什么都没说,刘大人怎么知道是圣旨啊?”
这刘伯温真料事如神?
刘伯温头叩在地上,淡然说道:“草民被传唤多了,心中有预兆,不知齐王来我的小院,是要把我如何?”
刘伯温知道,自己家里瓦灶绳床,别人避之不及,也只有朱元璋的人会登门拜访。
“刘大人昔年向父皇献上《时务十八策》,助父皇打下江山,母后殿下和母妃说起刘大人时,总是称赞,本王听说刘大人是大贤,想请刘大人当我的老师。”
至正二十年,刘伯温初见朱元璋时,献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看完,掩饰不住脸上喜色,对刘伯温道,伯温先生,你真是天赐吾之子房也!
朱元璋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都有这十八条计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