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跟随过常遇春打仗,知道怎么能让敌人害怕,然后战胜他。
朱棡用尽全力也没挡住朱棣。
大试的规则是,年长的和年长的皇子比试,年幼的和年幼的皇子比试。
朱榑被分在年幼组,他的对手是六哥朱桢。
朱桢是不爱争抢的人,十分娴静,是大本堂的皇子中爱读书的好学生。
有一次和侍讲先生争辩起来,那侍讲先生曾是乡间私塾先生,动惯了手,拿起戒尺就打,朱桢头上肿起大包,却没有跟朱元璋告状。
“七弟啊,我听母妃说了,我帮你……”
朱榑赢了。
朱棣也胜了。
最后一场时,朱榑望着朱棣,可以看到朱棣的手在颤抖,他用左手抓住自己的右手,但是没有用,连握着的长枪,都跟着颤抖起来。
朱棣仍然站着,因为他一直是常胜的。
朱榑的体力比朱棣充沛多了。
“四哥还要打吗?凭四哥现在的样子,是无法战胜我的,但我不会因为四哥虚弱,就礼让。”
“我不会认输。”
朱元璋坐在御前,捧着手里的奏疏,正在这时毛骧大步流星进殿,微微躬身:“陛下,齐王胜了。”
朱元璋身躯一僵,诧异抬头。
毛骧递上排列名册,说道:“齐王比试前去找了晋王,晋王和燕王比试时,十分勇猛,还有……楚王殿下也在帮助齐王。”
朱元璋板着脸,有些生气,以朱榑的技勇是无法赢过他几位兄长的,可下一刻,又觉得十分有趣。
“咱这几个儿子,将来都能捍卫咱打下来的江山啊!”
朱榑也想和朱棣堂堂正正打一架,毕竟这样赢下来不光彩,可眼下情况特殊,按照以往是很难赢朱棣的。
还有一场文试。
朱棣年幼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是年幼的皇子们在建朝后,接受到天下大贤系统且完整的教育。
以往,朱榑不会认真准备,但这次,朱榑很认真。
庆幸的是,他的母妃达定妃是个才女,颠沛流离征战时,达定妃始终带着一本儒家的书让朱榑苦读,朱榑的学问在诸王中,还算有点底子,只有聪慧的朱桢在他之上。
“我一定要得到刘基……”
朱榑有预感,他父皇朱元璋不会这么轻易让他如愿。
次日,文华殿。
朱榑看试题看,就知道是乐韶凤出的,可他答得很快,众王还在奋笔疾书时,他已经放笔了。
这时,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地拿起朱榑的卷子。
这人点了点头道:“不错,春秋是圣人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赏罚公正,再难治理的封地,也会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