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途遇饥民思商事

次日晌午,徐穆秋辞别了祖母张氏、母亲金氏等人,前往了荣宁街与黛玉,贾琏汇合。

徐穆秋到了贾府,又是一阵寒暄,贾母众人拉着黛玉难舍难分,贾宝玉更闹着,要摔了他的通灵宝玉,怎么也不愿放黛玉南下。贾母看着心疼,但早已定好的事,又怎么更改呢?

贾母好说歹说,给宝玉许愿,他的林妹妹,只是回家看过父亲,便会马上折返回来。

徐穆秋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一阵腻歪,宝玉真是痴心妄想,此去江南,定让黛玉好好待上个三年五载。

徐穆秋、黛玉与贾琏与一行,走得是隋唐两代,挖通修缮的大运河。自洛阳至偃师,洛河至黄河,自荥阳经开封,过汴梁等地到达盱眙,马上就要到达淮河渡口。

“秋兄弟,前面马上就要到渡口。听前面小厮回报,渡口前有一堆灾民,等着渡河,堵住了去路,是否找个地方先歇歇脚。”

贾琏听完小厮的回禀,转过身询问徐穆秋。

“琏二哥,让车队歇歇也好,想来一时半会儿是过不去了。二哥可曾听小厮说,这是哪里来的灾民?”

贾琏回道:“前半月见天暴雨,黄河发了大水,白茅堤、金堤等黄河堤坝决口,漫了河南、淮北部分地方,灾民就是打那儿来的。”

自古黄河之水,不知养活了多少华夏儿女。盛唐诗仙李白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何等壮阔,近现眼前。

但黄河的脾气可并不怎样,时常会发怒,史上就有多次黄河决堤导致河水泛滥的灾难。

徐穆秋拍马前往渡口,想就近观之。只见人头攒动,前往江南逃难的百姓数不胜数,皆携老扶幼、面带饥色。

徐穆秋见了这般场景,心中百感交集。从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至今,人定胜天一直深刻在骨髓血液中,徐穆秋对此深信不疑。

但今日一幕,却告诉徐穆秋人在自然面前,宛若蝼蚁,他的心中涌现出不甘之情。

原来的徐穆秋,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他没有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情怀。目光所及,不过周身左右,方圆几里。

可今日他看见,满面风霜的老朽、饥寒交迫的青壮、嗷嗷待哺的婴孩艰难的行进在泥泞的路上。只为去那江南,讨一口活命的饭吃。而他,平北侯府嫡亲世孙,庆国不休,富贵就不会断绝。

徐穆秋不甘,若是此刻熟视无睹,沉迷在富贵的温柔乡中,他和贾宝玉又有何区别?荣国贾府落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