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闻言看了看左右,见左右多有疑色,当即道:
“此人之名怎得从未曾听过?”
刘晔一旁笑道:
“文举说的可是平原狂士弥正平?”
孔融连连点头:
“正是此人。”
曹操看向刘晔道:
“你识得此人?”
刘晔点头道:
“主公,此人确有才学,只是心高气傲,目不容物,恐怕未必肯来。”
曹操闻言冷哼道:
“不过是酸腐文人,料此人不过是浪得虚名耳,不见也罢。”
孔融见状,摇头叹息。原来,这弥衡确实有才,只可惜是当时的愤青,素来不受士大夫一级所爱。故而虽才华横溢,却始终未得入仕途。
建安初年,祢衡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从荆州来到文人荟萃的许都,为求进用,曾写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此人心高气傲,不能容物,看不起任何人。结果来许都许久,一直没将自荐书送出,那自荐书放在衣袋中连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
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大多云集于此,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自古愤青多长了一张破嘴,弥衡作为愤青中的战斗机,那一张破嘴自是得罪了无数名士。
弥衡像所有愤青一样,长了一张惹事的嘴。有人好心劝他结交司空掾陈群和司马朗,他哪看得起这两个凡夫,只听他道:
“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
又有人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却道:
“荀某人白长了一副好相貌,要是吊丧去,倒可借他的面容用上一用;赵某人就是一酒囊饭袋,叫他去监厨请客还差不多。”
类似言语多不胜数,此种言论连我这几千年后的人都知道,更何况当时的人了,就这样,弥衡得罪了无数士大夫一族,故而无人举荐,一直赋闲在家。
但天下之大,毕竟也有入得祢衡眼的,所以祢衡就结交了两个朋友,一位就是方才为他说话的孔子后人孔融,而另一位则是官宦子弟杨修。
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孔融的嘴那也是一把尖刀,能这样吹捧祢衡,自是真心欣赏弥衡之才,故而一心想提拔,眼见曹操听了刘晔的话对祢衡心生反感,当即心道:不若推荐给献帝。
于是离了曹府后,表奏一封荐书,献帝览毕,便将此书转给了曹操,曹操扫了一眼孔融这篇文章,不由一笑,孔融当真是费了一番血劲,里面赞美之词不绝,洋洋洒洒数千字,当即谓左右道:
“孔文举如此惜字如金之人,竟不惜笔墨大赞此人,我到真想开开眼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