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差异性的关键点在于人类和神明之间的关系。
翻看种花国的神话传说就会发现,从古至今种花国人对神明的看法一直是唯需求论。
如果这个神明对“我”没有用,那“我”就不会祭拜这个神明;
如果这个神明危害到了“我”的生存,那“我”就会想办法干掉这个神明;
如果“我”遇到了巨大的危害,第一个反应也是自己想办法度过,而非祈求神明。
翻看种花国的神话传说,那几乎就是一个抗争史。
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其他文明的人类遇到大洪水的第一个反应是求神,希望神明可以帮助人类渡过难关,但种花国的人们遇到了大洪水,那就是“治水”。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但今天“我”跟这洪水,总有一个要被“治”住。
就因为这样的抗争精神与对待神明的不同态度,也使得种花国的神明和其他国家神话传说中的神明,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
在种花国凡是能够被人类祭拜的神明,全都是“有用”的神明。
不是送子送财,就是杀鬼除妖。
小到做饭保家,大到祈求国运昌隆。
而除了这些“有用”的神明以外,还有一群“别打扰我追求大道”的仙人存在。
可能是种花国的人跟神明对着干的事情没少做,以至于在各路仙神里面,有一些干脆就是人类自己上的例子。
一些人成了愿意保佑并回应百姓祈求的神明;一些人成了跟天道争生死、绝不服输,无须祭拜、也不想跟别人多bb,纯粹靠自己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