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16)

“滚滚滚!浪费老子时间。”

不等秦贡班的班主发话,自有戏迷高高握拳将人赶了下去。

莲花戏台的设计模仿了勾栏院的舞台,下边有三五个人像踩自行车一样不停地摇着手竿,莲花台由此开始旋转,这样一来,四周的看客都能看清戏子的正脸。

第十个野戏子上场了。

秦贡班总是不点头,渐渐有人生出不满意。

“不就挑个救场的吗,至于左挑右选?”

“嗐,你也不看看来挑人的戏班子是谁家的,秦贡班?!这样的大班子挑人可不得费点心思。”

“秦贡班不愧是闻名卓尔的大班子,一个小角儿而已,还是去唱堂会戏的,瞧瞧,来了至少有百来个野戏子——”

“只给一块银元,却要唱一整晚的戏,换做是我,我可不去,给的银钱忒少了吧?”

“你不去那是因为你眼界小,你以为这些野戏子是冲那一块银元去的?呸,别小看这一块银元,只要跟着秦贡班去唱了堂会戏,回头有的是机会进秦贡班做正经的班生——”

原来如此。

风红缨端起茶盏微呷了口。

跟秦贡堂去唱堂会戏,唱好了说不定就能混到编制了呗?

-

“安静,安静。”

掌柜的一声吼,挤在大厅看戏的老百姓顷刻禁了口。

看了这么久野戏子唱的戏,风红缨不免困乏,问了掌柜的才知道,接下来是最后一个报名要去唱堂会戏的人。

“年十六,姓王。”

一个‘王’子瞬间将渐入酣睡的风红缨敲醒。

“那人是?”风红缨双目定在少年身上。

不等掌柜的笑眯眯的解答,视频旁白就已经揭露了少年的身份。

[希庭先生,十六岁,先后三次进到‘秦贡班’。]

视频给了定义,不用看都知道今晚跟着秦贡班去李家大院唱堂会戏赚一块银元的人就是希庭先生。

台上少年堪堪十六,真是风华绝代的好年纪。

唇红齿白,戏曲上的尖字,团字咬得都十分的有韵味。

秦贡班的班主笑着点评:“这孩子就像是为戏生的人,音准的不得了,腔调妙不可言,就他了。”

因少年脸上化了浓妆,底下竟无人认出少年就是在三庆班登过台的王希庭。

给了一块银元,班主这才问起少年姓甚名谁。

少年腼腆的报上名号,底下的人一听,顿时炸了开锅。

“可惜了,三庆班若还在,这孩子怕是早就成了三庆班的下一个台柱。”

“小小年纪就登台,十四成名,如今才十六,还来得及,进了秦贡班,未必比三庆班差。”

这下换秦贡班的班主乐呵了,本来以为捡了一个略有天赋的孩子,没想到竟然是个有来头的人物。

“不错,不错,希庭,等唱完了李家大院的堂会戏,你甭往外跑了,就呆在我的秦贡班。”

少年欣喜,双手捧着银元磕了一个感恩的大响头。

-

大牌头的掌柜一直在暗中观摩风红缨。

从少年上台到少年跟着秦贡班离开时,风红缨的目光都没有离开过少年。

遥想外界传宏盈小姐在家养一大班戏子男人的事,掌柜的嘿嘿笑开。

“宏大小姐,您若是瞧上了眼,不若我去帮您说,我跟秦贡班的班主私下有点交情,你只需这个——”

使出给钱的手势,掌柜的笑得见牙不见眼。

“钱使到位了,您到时候想怎么快活都成!”

风红缨立马一个狠戾的眼神瞪过去,掌柜的懵了。

“咋了这是?”

掌柜的不明白自己哪里说错了。

有钱的小姐、少爷养戏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啊,何况眼前这位主家里养了一大帮呢!

他可没瞧错。

适才那十六岁的少年往台上一站,这位大小姐一双大眼睛愣是眨都没眨。

这绝对是看上了的意思嘛!

看上了就看上了呗,他赵大德难道还能笑话这位财神爷不成?

抬眸在视频旁白上看到赵大德心声的风红缨:“……”

“宏大小姐,您脸皮薄不好意思说没事,我去帮您说。”

赵大德还在那絮絮叨叨,意有一定要给散财主子点个鸳鸯谱。

风红缨脸黑成乌云,她对希庭先生表露出来的情感是欣赏!是敬服好伐?!

希庭先生是她崇拜的偶像,是她京剧生涯中的领路人,她对他只存在恭敬,谈什么爱情!

赵大德哪里的胆?竟然敢用那种鬼心思玷污一代宗师。

思及此,风红缨当即拂袖起身,冷冷地睨着赵大德。

“皮给我收紧些,算计谁也不许你算计到希庭先生身上,若是被我发现了,信不信我扒了你的皮做大鼓?”

赵大德惶恐地捂住嘴。

“啊这,您消消气…”

懒得和赵大德这种满脑子黄颜料的人多口舌。

出了大牌楼,风红缨直奔李家大院。

-

原则上堂会戏是演给李家宴请的亲朋好友看的,外边的人想进来,难。

但有一句俗语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堂会戏在京剧史前期,其实是一种挺不错的听戏机会,权势之人将名伶请回家,听得可不是市面上那些听烂了的戏。

而是名伶的代表作。

这些代表作早已不在民间唱了,戏迷票友们为了能听到正宗的戏,不惜求爹爹告奶奶花钱进到唱堂会戏的院子。

久而久之,摆堂会戏的主人家有时候还能因为收戏迷票友‘门票’而大赚一笔。

排出一大把银元,报上名讳,风红缨顺利进到李家大院。

-

李家点堂会戏是为了给家里长孙洗三。

风红缨来到戏台下方坐下时,李家人正在点戏。

一时没瞧见少年时期的希庭先生,风红缨暗想,先生此刻应该在后台默戏吧?

“李家果真是财大气粗。”

身后有戏迷美滋滋地赞叹:“秦贡班可不是一般的戏班子,请秦贡班的角儿来家里唱堂会戏花得钱可不是几块银元就能打发的了的…”

有些红角儿之所以会拒接唱堂会戏,一个是不想连台唱坏了嗓子,二来嘛,主人家的钱没给到位。

不过也有红角儿乐意来唱堂会戏,原因很简单,要么和主人家有交情,要么主人家给的报酬多。

很明显,李家这次下了血本。

视频旁白正在解说秦贡班,风红缨大致看了眼,一句话总结:超级牛逼的戏班子!

难怪她偶像的履历上曾三进三出秦贡班。

“来了来了——”

“别说话,要开唱了。”

单皮鼓的‘咚咚’声在场上响了起来,底下看戏的人纷纷坐好。

风红缨正襟危坐,细心聆听。

不愧是群英荟萃的秦贡班,第一场上来的虽不是班里的台柱子,可要唱腔有唱腔,要身段有身段。

唱得是明代汤显祖所写的《牡丹亭》中的选段《春香闹学》。

民间戏迷听《春香闹学》听得多是昆曲,秦贡班集大成,将《春香闹学》搬到了京剧舞台上。

戏台上的戏子嗔笑地捏着帕子往前一挥,将小春香身上的娇憨之态演得活灵活现。

台下喝彩声不断。

风红缨跟着鼓掌。

要扮相有扮相,声韵流畅,百听不厌!

听了几台子戏后,风红缨的心脏跳得越发快。

不为别的,只因下一场上场的就是琴贡班后补——希庭先生。

哇哇哇,在现场听偶像唱戏,这体验…激动的她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希庭先生留给后世的音频并不多,风红缨有幸在闻人老的办公室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