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祥的角度来看,父亲娶妻时,他已经十九了,按照当时的风俗来看,肯定成亲有自己的小家庭了,他很明白继母用孝道在压制他,他表现的顺其自然,唯命是从。
果然他的计策成功了,他孝顺的名声逐渐传出去了,与此同时,就是继母刻薄的名声也传的人尽皆知。这般情况下,即使父亲偏帮继母和继母生的孩子,但在外人眼里,被继母教导大的孩子,品性也是不堪的。
但一切到了这里,依然没达到王祥的需求,他用最后一招,卧冰求鲤,赌了一把大的,上天眷顾,他成功了。王祥孝顺的美名远播,因而得到了当地官府推举孝廉,步入士大夫阶级。
而他继母在明知已经压制不住继子的情况下,果断选择妥协,为王祥孝顺的美名加了一把火,让他名声更甚。
这里面,唯一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王祥的父亲,站在高处看两方争斗,获取他的关注,不管谁输谁赢,他都是高高在上的那一个。”
锦绣说罢,细长的手指端起茶杯,微微抿一口,一口气说这么多话,还是有些口干。
而钟明智已经傻眼了,以往被先生教导的圣贤之学,在小舅舅这里,仿若有了特别多的解读,他想说小舅舅在强词夺理,但仔细一想,小舅舅这么解读,他竟然挑不出毛病。
锦绣看这幅傻样,食指微曲,敲敲桌子,轻声道:“我问你,故事的一开始,就说王祥是个聪明又孝顺的好孩子。
既然他聪明,他如何不用石头敲开冰面?为何不借锯子锯开冰面?再不济,冰面有薄有厚,找个薄一点儿的地方总是容易下手的不是吗?亦或者喊来二三邻居,大家一起帮忙,总能凿开一个洞不是?
他为何要选在宽阔又有人经过,能一眼瞧见他的地方卧冰呢?”
钟明智被问的目瞪口呆。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以往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劝人孝顺父母,阖家团圆,突然被小舅舅这么一分析,竟然暗藏如此多的心机,每一个人的动机和选择清晰不已。
锦绣摆摆手,让这傻眼的孩子自个儿琢磨去吧,这小子虽然机灵,但教导他的先生明显有些古板刚正,这也没什么不好,但长此以往,难免让人陷入固定思维,少了灵性。
他算是勉强代替钟明智的先生,给这孩子上了一课。
钟明智恍恍惚惚抱着小舅舅送他的笔记,回了自己院子,走在路上时,钟明智觉得,以前读过的很多书,包括三百千,都有必要重新读一遍了。
锦绣回到房间,周文笑眯眯问他:“将笔记送给明智了?你这做舅舅的怎的如此偏心?明仁是体贴你,才不来麻烦你,你有好东西,反倒不给明仁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