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依照他们这几次的实验来看,番薯出粉率大概在16~15左右,与其含水量息息相关。

那么一亩地3000斤番薯,能制成500斤干粉,而亩产量200斤的小麦脱皮磨粉后,却只有大约150斤白面,剩下的麸皮都是不能吃的。

虽然现在的百姓吃饭不讲究口感,会把麸皮都掺进面粉,和成黑面吃,但那口感就很一言难尽了。

现在有口感完胜黑面,产量又高的其他主食,是人都知道怎么选择啊!

于是,乾承帝成了薯粉的推广代言人。

以前上完大朝上小朝,他要是高兴,就会把大臣们留到很晚。

乾承帝对于这些大臣还是比较体恤的,中午会跟他们一起随便吃几口,总归不会让人饿着。

但那也只是随便吃一口而已。

可今天,事情似乎有点不一样。

谭晏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从武英帝开始,朝廷在丰朝境内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讯息传递系统。

这个主要是靠那些无所不能的道师们完成的。

谭晏具体并不清楚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但是即便是一条需要贯穿境内的信息,最多只是三天便能传达。

于是闽地的信息很快就传了过来,谭晏这才知道,根薯在闽地都已经种植快十多年了。

而皇后所说的确不错,那根薯收成好的时候,一季便能有5000斤,两季那就是一万斤的亩产量!

虽然以现在的地力来看,连续种植两季就需要歇上一年种点别的东西,可即便这样,也已经产量惊人了。

有了闽地这十几年的种植经验,乾承帝与几位大臣们商量商议之后,决定省略了在京中的研究过程直接推广。

于是谭晏便需安排人将闽地传来的所有关于根薯的信息整理删节成册,与养猪场的事一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