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士每人只负责为一字做注,但是陆瑶的要求不仅是要写尽每一个字在诸子经典中的字义,更要其写尽每一个字在日常生活运用中的字义,更要起到化繁为简,意义通达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这就比文士们想象中的为字做注要难得多了。
毕竟如果只是写某字在经典中的意义,他们只用举着书卷一一翻过,可要写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义,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间去了。
文士们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管那些“不够优美”“贱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但是这样的质问被传达到陆瑶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为不懂的人写的,不是为懂的人写的。”
这话戳中了部分文士们的自尊,让某些文士们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愿地跑到百姓中去记录问讯各种字的用法了。
即使不是心甘情愿的,为了不被陆瑶刷掉,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深入民间采风,寻求字词的用法。
但是陆瑶要的各字词的用法并不仅限于青州一隅,而是要众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记录全国百姓的字词用法,等到收集完毕,再一一挑选最通用的用法。
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语言和语句,大量文士们不得不背上包袱,从青州出发,前往各地。
对这些或自愿或不自愿出发前往全国的文士,陆瑶也有礼相送,每个人出发前当然要先送一份《拼音字典》的三个月培训大礼包。
如果不会简体字,不懂拼音,那你还为字典做什么注?有什么资格做注?看在这个理由的份上,文士们对学习拼音、简体字以及《拼音字典》使用方法的积极性很高。
虽然在最初纠正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是到底都是有基础的文人,简体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做出的简化,拼音也不算难,文士们一旦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关,学起来就很快了。
等学完三个月的简体字、拼音和《拼音字典》的用法,这些文士就带着自己的踌躇满志,和陆瑶打包给他们的一车《拼音字典》行李,踏上了前往全国采风的路。
他们不知道,这会是一条艰苦无比的路,也会是一条写满了收获和功德的路。
他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会见识很多前所未有的风景,如果要给它起一个总结的名字,它的名字叫人民。
后世记载,福帝元年九月一日,文曲星落,有两千文士入我九州,行十万里功德路,扬我文化,天下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