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赶巧,当天兼职的同事临时有事,托她代半个小时班。那人平日里没少帮自己忙,陶然两相权衡下,最后决定推迟报告听讲时间。
不过是多花些时间查资料,研究生半年下来,陶然已然习惯。
报告厅里,此次虽是全程外语报告,讲述者却是名中国人,相貌儒雅,是印象中学者该有的长相。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腔调,是少有的地地道道的英伦腔。听着像是从古老河畔吹过来的一阵温柔的风,举止言词之间绅士而又温柔。
明明是场枯燥的学术报告,此时搭着这音调更像是一场超出预期的听觉盛宴。
陶然打起精神,摆正坐姿认真听讲。
声音富有魅力是一回事,重点是三天之后的报告心得。
她不时用纸笔在笔记本记上几个字。
记得最开始听报告的时候,她也没什么经验,拿着纸笔照着记,分不清哪里是重点哪里是次要。一场一小时的报告下来,她倒是写了满满的两页纸。
导师翻看她笔记,直摇头,笑她是去听报告,还是找个场地练字?
导师姓李,性情不定。陶然偶尔能跟他笑趣几回,更多情况下,导师沉脸居多。通常指着陶然交上来的作业,批得一无是处。
陶然向来是个逆来受顺的性子,早些年被批得惯了。倒不像其他同门学生垂头丧气,或者私底下抱怨一通。
这时她瞥了眼投影仪,无声默念大屏幕上的一个英文单词。
该单词是专门的学术词性,由拉丁文演绎而来。饶是对英文单词再过敏感,陶然还是记不全,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同学,能否借支笔?”一道干净清越的声音骤然在耳旁响起。
就在她低头快速记写单词的时候,不知何时她旁边空的座位也落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