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然。”
赵蜀蔫了:“翰林院庶吉士位置就那么些,恩正两科朝考的庶吉士齐聚翰林院,那三年后的散馆我又能身置何方?”
盛言楚:“你不会三年后才散馆的。”
赵蜀:“?”
“先帝当年登基也开了恩科。”
盛言楚歇笔抬头看着赵蜀,温和地笑笑:“当年恩正两科朝考走出来的庶吉士分了两批,如若不出意外,赵兄差不多在明年年底就要散馆。”
“这么快?”赵蜀霍的坐下来,忧心道:“才熟悉翰林院就要散馆,这散馆后我留在翰林院的机会岂非渺茫?”
庶吉士太多,在翰林院呆得时间又过短,很难出人头地。
盛言楚:“这事不好说,端看赵兄在翰林院的表现了。”
赵蜀的确运气不好,竞争对手一多起来,想留馆的可能性就相对的少了,但世事无常,谁又能猜到一年后的事态发展会如何呢?
-
一年后的事暂且搁置不谈,就拿五月间的恩科乡试来说,才风风火火的结束,便有书生敲登闻鼓伸冤,不是状告夹带,也不是指认哪位出题官收取贿赂,而是指出京城乡试考卷中有两题和正科乡试题大同小异。
两道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出在乡试卷中,于那些去年乡试落榜的秀才们来说,就是占了大便宜,故而一群去年没下场乡试的秀才们大呼不公平。
盛言楚作为乡试出题官之一,收到状子后,立马着人打听是哪两道题,待看到题目,盛言楚顿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不是我出的那两道。”
他被秦庭追委以重任,要出的题目正好是两道,但他没有参与正科乡试的出题,因时间紧,故而没有仔细去钻研正科乡试的题目。